词条 | 通鉴外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通鉴外纪分类:【文化精萃】 编年体史书。又称《资治通鉴外纪》。北宋刘恕著。十卷。又目录(年表)五卷。成书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者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拟另作《前纪》、《后纪》与《通鉴》前后承接,后病废在家,仅成《前纪》,依照《国语》称《春秋外传》之例,改称《外纪》。记事起于上古,终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以年做经,国为纬,采摭当时可见史料200多种。纪末所附的论断与封建正统史家有不同的见解。可供参考。清胡克家有《通鉴外纪注补》。 编年体史书。北宋刘恕撰。10卷,又目录5卷。恕以《资治通鉴》起三晋而迄五代,虽为通史,仍首尾不备。欲采周威烈王以前及宋一祖四宗之事为《前纪》、《后纪》,与《通鉴》前后相承。后因病废于家,以实录、国史不可得见而自知《后纪》必不能就,遂口授其子羲仲,成《前纪》。并依《国语》称“春秋外传”例,改名曰《外纪》。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记事起包羲,终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下与《通鉴》衔接。凡《包羲以来纪》1卷,《夏商纪》1卷,《周纪》8卷。年经事纬,上列朔闰天象,下列《外纪》卷数,与《通鉴目录》体例相同。是书采摭当时可见史料200余种,以可信者大字书之,异同舛误、荒远茫昧者则以分注或细书予以区别。又目录5卷,于共和以前取编世形式,称疑年,不标岁阳岁阴之名;共和后始据《史记》年表编年,特为审慎。卷末论断亦颇有见解,可资参考。有《四部丛刊初编》等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