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遇合无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遇合无常分类:【传统文化】 语出《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故曰: 遇合也无常。说,适然也。”《吕氏春秋》原意指游说之士遇合君主。因为君主个性有差异,所以对士的看法也有差异,因而士的遇合是无常的。但它以实例作比,在客观上却提出了审美差异性的问题。美是客观的,但由于审美主体对美的欣赏有差异,所以客观的美往往得不到正确的评价、或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评价。评价的标准是“适然”,即以适合自己的口味为标准,适者即为美;不适者,即为不美。从美来说,即是“遇合无常”。比如,越王不知五音,对精美的具五音之全美的籁乐就不喜欢,“为野音,而反善之”。又如,有人以漂亮的颜色为美,而有人以丑为美。故“若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乎黄帝”。再如,有人以甘脆为美味,有人却以臭为香等等。总之,由于审美主体的差异,审美判断的不同,美“遇合也无常”。这与庄子关于审美差异性的见解,看来是相近的,实际上却存在着质的差别。前者泯灭美丑,后者正确认识了审美的差异性或相对性,并没有否定美丑在客观上存在着的差别。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