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白渠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郑白渠歌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民歌。据《汉书?沟洫志》记载,秦王政元年(前246),东邻秦国的韩国为了削弱秦国国力,以使之无力东伐,来保全自己,便派遣水工郑国之秦游说秦王,言以利害鼓动秦国大兴水利。秦王听后,遂大举征发民工,在泾水、洛水间凿渠三百余里,渠成后引泾水灌溉田地四百余顷,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汉王朝建立后,亦广修水利,以利农桑。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在赵中大夫白公的提议下,开始动工起自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经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临潼)、引泾水东南注入渭水的长渠,达二百余里,灌溉田地四千五百余顷,起名叫白渠。郑、白二渠对于关中地区成为全国主要的粮食产地起到了极大作用,人民也多得其利。所以,关中百姓作歌唱道:“由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裴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首民歌虽然曲调无从考知,但其曲辞节奏明快,生动地表现了关中人民对郑、白二渠建成后所带来的丰收生活的欣喜,以及对朝廷兴农便民之举的颂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