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郭熙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著名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熙宁间为御画院艺学,官至翰林待制。工画山水,妙绘寒林。师法李成,而能自出胸臆。所画巨障高壁、长松大树,多呈云烟出没、峰垂隐现之势。著《山水画论》说:“远近浅深,风雨明晦,四时朝暮之所不同,则有春山艳沼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提出“高远”、“平远”、“深远”的“三远法”,为我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打下了基础。常游名山大川,重视写生,善作乱云皴、鬼面石、鹰爪松针等。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溪山秋霁图》与《幽谷图》等。今存《窠石平远图》,藏于故宫博物院。 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工山水画,取法李成,长于画北方的平野远山及寒林景色,笔势雄健,水墨明洁。尤注重绘画意境、色泽明暗和山石树木远近大小的比例。早年常实地写生,风格工巧,晚年笔益雄壮,常于巨幢高壁作长松乔木、回溪断崖,善得云烟出没、峰峦隐逸之态。尝自称:凡画山水,须远近浅深、风雨明晦、四时朝暮有所不同。因其长期坚持观察自然,故作山水画有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沐、冬山惨淡如睡之称。后人将他与李成并称“李郭”。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运图》、《幽谷图》等。著有《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等四书,后由其弟子郭思纂集为《林泉高致》。《图画见闻志》、《图绘宝鉴》、《画鉴》等书载其事。 字淳夫。河阳温县(在今河南)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奉诏进入画院,初为“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工山水,初无师承,后师法李成,画艺大进。他的作品独出胸臆,描绘云烟变幻,千态万状,把大自然的奇异变化刻划得真实入微。同时,他笔下的一山一水都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赞许。著有《林泉高致》。 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生于1020年前后,约卒于1087年至1100年之间。元好问谓其年过八十,未知所本。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后升翰林待诏直长。擅长画山水寒林,取法李成,而能自放胸臆。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浑厚,水墨明洁,尤长经营位置。早年风格巧瞻工致,晚年趋于雄壮豪放。卷轴、壁画,均所擅长。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备极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意境清旷动人,时称独步。苏轼题其《秋山平远图》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为师法李成而又有所创新的山水高手,后世将其与李成并称“李郭”。又曾见杨惠之所塑山水壁,遂出新意,令圬者不用泥掌,只以手抢泥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问,干则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峦林壑,加之楼阁、人物等,宛然天成,谓之“影壁”,后学此而作者甚多。精于画理,在取景上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主张在兼收并蓄古人成法时,须饱游饫览真山真水。论山水四时变幻,有“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之说。《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30件。传世作品有《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山庄高逸图》等,其中《早春图》被视为其代表作。著有画论《林泉高致》,由其子郭思纂集行世。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