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祥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郭祥正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诗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举进士,元丰中,知端州。元钓初,阶至朝请大夫。王安石新法实施期间,他赞同新政,却为王安石所不满,故而卷进新旧党争之中,经历颇似苏轼,坎坷不平。后请老归,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不问时政,“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访隐者》)。祥正少年便有诗名,梅尧臣称之为李白的后身。他的诗“造语豪壮”(《苕溪渔隐丛话》),如《金山行》“金山沓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云云,确有吞吐天地之气派,王安石也曾大为赞赏。其诗亦有冲淡之作,特别是近晚年,这类诗更多,如《西?》一诗:“远近皆僧刹,西?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已超然忘世。《宋诗纪事》以为祥正之诗“诗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著有《青山集》。资料可参见厉鹗、马日?辑《宋诗纪事》卷二十七(商务印书馆)。 北宋诗人。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字功甫,号醉吟先生、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出身仕宦之家。少倜傥不羁,早有诗名。19岁举进士,除秘阁校理。嘉钓中,为德化县尉,与上官不合,辞归。熙宁间,知武冈县,为桐城县令,徙保信军节度判官,寻致仕归隐。元丰中,起为汀州通判,又知漳州,因事下狱数月,五年后得清白。哲宗用其知端州,有善政,元钓四年(1089)告归。为人才气纵横,出言天拔,文章警迈,好交游,所作诗风与李白相近,梅尧臣赞为李白后身。他支持王安石变法,曾奏请天下大计专听安石措置,王安石却以为其“无行”,不愿重用他。年长于苏轼、黄庭坚、贺铸等,而交谊最深。他的诗风以豪壮为主,却也多样化,后人称为“大排筵席二十四味”,晚年风格渐趋冲淡。因家于当涂青山之下,故名其集为《青山集》。后人塑其像,以之配祀于当涂李白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