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酥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酥油

分类:【传统文化】

藏族传统食品。即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练出的奶油。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藏族居住区。作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要食品,酥油在一日三餐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吃糌粑时,需用酥油调拌;制作酥油茶,酥油是主料之一,吃的油糖、“哲色”(用白米饭加酥油制成)、酥油包子及各种油炸面食都离不开酥油。喇嘛教徒敬神供佛时,点灯、煨桑等也要用酥油。男女青年用酥油擦脸,防寒抗冻,保护皮肤。喇嘛教圣地塔尔寺用颜料调拌酥油,塑造出的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之一(其余两绝是堆绣和壁画),成为中外闻名的工艺美术品。另外,酥油还可以软化皮革,为揉搓皮绳革条而必不可少。西藏牧民用手工工艺从牛、羊奶中提取酥油的方法是:先将牛、羊奶汁稍为加温,倒入圆形的木桶中。桶口装着与桶内径大小相当的圆盖,中心竖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圆盘,打酥油者紧握木柄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使圆盘在牛奶中来回撞击,直到油水分离。鲜奶经过反复搅打后黄色的油脂浮出水面,将其舀进皮口袋中,冷却后就是酥油。现在打酥油,已逐步淘汰了原始的手工操作,而代之以省时省力的手摇牛奶分离器。酥油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着极广泛的用途,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品和深受喜爱之物。

是藏民不可缺少的食品,是用土法从牛、羊奶中提来的。打制酥油是藏族妇女的劳动,将奶汁稍微加温,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油水分离后,把上面浮的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舀起来,灌进皮口袋中,冷却了便成酥油。酥油的营养价值很高。是藏民日常摄取热量的重要来源。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在宗教活动中,酥油也是制作酥油花的重要原料。

从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乳汁烧煮后稍经发酵,装入

*

打酥油桶内, 用木制活塞上下冲捣数百次,并不断加冷热水调节温度,使油脂凝出表面而成。藏族以牦牛、犏牛的乳汁所制者为上品。可制成酥油茶饮用,或配以糌粑、大米、面粉、奶渣等制作各种美味食品。也可用以润肤、点灯和制作*酥油灯花。旧时耗用于宗教者甚巨。

藏族、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是从牛奶、羊奶中提取的油脂。其提取方法是,先将鲜奶加热煮熟,稍经发酵后,倒入打酥油桶内,桶内有一和圆桶口径相同的活塞,上安木柄,打酥油者握木柄上下冲捣,油水分离,油脂凝出表面,取出冷却后即成酥油。以前多用人工方法加工酥油,现已被手摇牛奶分离器所代替。酥油在藏族、蒙古族中用途很广,可以打酥油茶,制作糌粑和许多美味食品,还可以用酥油调以各种颜料,制成驰名中外的艺术品各色酥油花,举行宗教活动、供佛点灯也要用大量酥油,青年男女则用来擦脸润肤,保护皮肤。

藏语称为“玛”。藏族的奶制品之一。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藏区。是从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类似黄油。其制法是,将刚挤出的鲜奶倒入一个特制的打酥油桶内,加进少许酸奶,稍经发酵后,用木制活塞上下冲捣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黄色的奶油即浮在上面,然后将这种半凝结状态的油脂捏在一起,挤压成团,放入皮口袋内即成。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仅有滋补作用,而且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即可御寒,又可防止唇裂,是高寒地区的最佳奶制品。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用来打酥油茶,也有放入糌粑、大米、面粉及奶渣中,制作成各种美味食品; 有的用它润肤、点灯和制成人物、山水、鸟兽等各种样式的酥油花。

从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过去通常是将乳汁烧煮后稍经发酵,然后装入打酥油桶内制成。打酥油桶一般用木板箍制或圆木挖空而成,口径约25厘米,高1米左右,内有长柄木制活塞,塞上有孔。打酥油时,将乳汁注入桶内,然后用活塞上下捣冲数百次,并不时加冷热水调温,以便使油脂凝出表面而成。刚制成的酥油色白,通常储存3个月后开始发黄。现在制作酥油已简便了许多,一般是将新鲜牛奶注入牛奶分离器,一通电即可制成。藏族通常以牦牛、犏牛乳汁所制酥油为上品。由于藏族多生活于高寒地区,酥油也就成为他们获取热量的主要食品,是作酥油茶和拌糌粑的主要原料。此外,酥油也可以用作润肤、点灯和制作酥油花艺术品。

西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的重要食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顿”的特制木桶或陶罐里,用力上下搅拌几百次甚至上千次,搅拌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将其用手聚到一起,捞起挤掉里面的水分,放到水里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是藏族人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牧民,除了牛羊肉和糌粑,主要靠它摄取热量。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逢年过节油炸食品也用酥油。

藏历年前夕炸油?(郭阿利摄)

除此以外,主食还有油煎窝窝头、碱面条、青稞麦片粥、肉馅饼、饼子等。

裕固族一年四季喝茶不可缺少的食品,中国古时候把酥油称为醍醐。酥油的制作方法是:将新挤的鲜奶过滤,做好一盆酸奶,把两盆凉温的熟奶和一盆酸奶同时倒入奶桶。奶桶一般用白松木箍成,桶上有带子母扣的密封盖。盖中间开一圆孔,孔口插一圆形木杆,杆的下端安一十字形木架。奶子倒好后,盖严桶盖,主妇就开始打酥油,两只手紧握木杆旋转着提起来又压下,上下捣动,一直不停地打一个多小时。如果奶子太凉,打一阵可停一会,让奶桶在太阳光下晒一阵然后再打,要打得油全漂浮在奶子上面。这时揭开桶盖,用手把油捧出放一净盆内,然后用清净凉水漂洗,用双手攒、拍,一直要洗得油中无奶水,清水不发白方可。洗好的酥油,如果是牛奶酥油呈黄色,如果是羊奶酥油呈黄白色。裕固族长期保存酥油的方法是把酥油装入羊肚中。平时宰羊,要把羊肚洗净吹上气挂起晾干,用黄柏刺树枝或空心红柳枝点着,趁冒烟时,把树棍伸入干羊肚内熏,等到羊肚熏黄,放水内泡软,把有肚子面翻到里面,将酥油填实装满,缝住开口即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3: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