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野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野葬

分类:【文化精萃】

蒙古人的一种葬礼。过去,蒙古人的葬礼较为简单,普通人去世一般不设灵床,没有供品,不穿孝服,也不向亲友发讣告。一般以野葬,即天葬的方法处置。人死后,用白布裹身,装上牛车,运到荒野,任鸟兽啄食。几天后尸体不见了,认为升天了。若尸体还在,就得请喇嘛念经,替死者消灾、忏悔,并把黄油涂在死者身上,以便吸引鸟兽来吃。野葬后子孙在49天或百天内,不剃发,不饮酒,不娱乐,以示哀悼。

上古丧葬方式。将死者弃置于野外、林中,又称林葬。《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唐代孔颖达疏:“不封不树者,不积土为坟是不封也,不种树以标其处是不树也。”玄奘《大唐西域记》卷2载古印度亦有此葬式:“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三曰野葬,弃林饲兽。”我国鄂温克、鄂伦春族过去实行风葬,将尸体架于树上,与此类似。

这是蒙古族古老的葬俗。所谓野葬就是人死后弃尸于野外。古代部落酋长、王公贵族,经过萨满占卜指定野葬场,而一般牧民可任意野葬。人死后用白布缠身或用白布盖尸,或装入白布袋中放在勒勒车上,套上一头犍牛在广阔的草原上行驶,任意颠簸,什么时候尸体从车上颠下来,此处就是野葬地。尸体丢在野地后,任野兽飞禽吞啄,以为吉兆,是死者灵魂上天堂的象征。如果亡者尸体保存完好,家人则要请萨满跳神,超度死者灵魂早日归天。佛教传入后,多请喇嘛念经超度亡灵。

野葬仪式很奇特。有两种葬仪,一种是裸体葬,将尸体用清水洗净,白布缠身,脚朝行进方向置于勒勒车上,再用白布罩尸,运至野葬墓地。另一种是着装葬,死后身着生前所喜欢的服饰,载于勒勒车上,盖篷布遮阳,行往葬地。然后送葬人用毛毡将尸体抬至山顶放置,由萨满主持葬礼。首先将尸体头北脚南仰卧于毛毡上,摆正四肢,点燃事先准备好的距尸体前3米远的一堆篝火,组织送葬亲友跪拜于篝火前,并宰杀一匹马或其他牲畜作悬杆祭,萨满致祭词。祭毕,亲友向篝火洒祭奶酒,投掷乳酪,焚烧肉、茶、布缕以及亡者生前所用的小型器物。萨满带领送葬人按顺时针方向围绕尸体转三圈,然后逐人从篝火上跳过,火净仪式后整个野葬仪式结束。

在佛教盛行的地区,主持野葬的萨满逐渐被喇嘛所代替。喇嘛主持葬仪后,宰牲悬杆祭被取消,增加了喇嘛数人到现场诵经的场面。

野葬后,每年清明节,家人要到葬地将禽兽啄食后所剩之先人尸骨,摆成一个完整的人形骷髅,以示敬祖,每年一次。尸骨剩多少摆多少,直至尸骨全部消失为止。蒙古族人认为骷髅是祖先死后的形象,所以每年去摆尸骨相当于其他民族的清明扫墓,以怀念故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