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石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金石学分类:【传统文化】 研究金石古器物的学科。金是指古代的钟鼎彝器、钱币等,石是指古代的石鼓碑刻等,不言而喻,这些古器物是古代社会偶然留下来的 “见证”,因此自隋唐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对这些古器物上铭刻的文字图像加以考释。但金石学作为一门独立成家的学问,却始于北宋。当时,被发现的金石古器物已经相当可观,传统士大夫本来就有 “恋古情节”,面对这些年代久远、古色古香的器物,自然情有独钟,幽然神往,搜集考订金石古器物便蔚然成风。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 的学术专章 “二十略”中,特辟有 《金石略》一门,可见金石器物研究在当时已经独立成家。欧阳修编过一部 《集古录》,就是北宋金石学的代表作。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官员,他在学术上的看家本领是金石学,曾著有 《金石录》一书。显然,搜集、收藏或研究金石古器物,得拥有相当的财力才行,士大夫多以此为 “雅趣”,一些富翁附庸风雅,也以玩古董为时髦。金石学所研究的对象不只是古器物上的铭文,还包括其造型、工艺等。 研究古代铜器和刻石的学问。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于北宋时期,清代金石学家王昶提出命名。北宋金石学偏重于以三代钟鼎彝器和秦汉刻石进行著录和考证文字,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刘敞的《先秦古器记》一书开金石著作之始,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和宫廷内府编修的《宣和博古图》掀起了金石研究的热潮。清代是金石学鼎盛时期,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更加深入,由铜器、刻石扩大到钱币、玺印乃至玉器、镜鉴、兵符、砖瓦、封泥等,清末的三大发现(殷墟卜辞;敦煌石室文书、经卷;长城烽遂汉筒)更加扩大了金石学的眼界,造就了罗振玉、王国维、孙诒让等一批卓有成绩的金石学大家。金石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收集、整理、鉴别、考订、刊布金石器物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考古学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但金石学只是孤立地对器物和文字进行考证,没有深入研究器物的形制及花纹,更没有器物出土的地层依据,这些局限性使它无法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