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谷园和佛寺园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金谷园和佛寺园林分类:【地域文化】 三国时期,曹丕当皇帝后,又将都城迁到洛阳。在这以后,西晋和北魏也都将洛阳作为首都。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有名的园林主要集中在洛阳。 有些园林可以跨越朝代。洛阳的芳林园就是曹魏、西晋和北魏时期所共有的主要皇家园林。它不但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毁灭,反而被修建得越来越美丽。 芳林园是魏文帝曹丕统治时期开始修建的。园中有名的大湖天渊池开凿于黄初五年(224年),有名的建筑物九华台修建于黄初七年(226年)。到魏明帝统治时期,进一步增崇宫殿,雕饰观阁。他派人开凿太行山的石英,采谷城山的文石,在芳林园内修筑了一座景阳山,种松竹草木,捕山禽杂兽以置其中。在筑景阳山时,魏明帝自己亲自率领朝中公卿群僚参加掘土劳动。芳林园建成之后,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披崖,殿阁参差,很有一些皇家气派。 芳林园在魏明帝死后,因避魏少帝曹芳名讳,而改名为华林园,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北魏。 西晋时期,华林园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发展最大的还是北魏时期。北魏华林园中名叫大海的湖,即曹魏时的天渊池,海中犹有魏文帝曹丕修建的九华台。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曾在九华台上造清凉殿。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又在海内作蓬莱山,并在山上建仙人馆、钓台殿和虹 阁。北魏皇帝经常驾龙舟?首,游于海上。海西有藏冰室,六月出冰以供百官使用。海西南有景阳山,山东有羲和岭,岭上有温风室;山西有?娥峰,峰上有露寒馆,并飞阁相通,凌山跨谷。山北有玄武池;山南有清暑殿,殿东有临涧亭,殿西有临危台。华林园内还有百果园,园中有仙人枣,枣长五寸,核细如针。又有仙人桃,表里皆赤,得霜即熟。这些都是非常名贵的品种。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对北魏时期的华林园有过较详细的记载,它说:华林园“石路崎岖,岩嶂峻险,云台风观,缨峦带阜,游观者升降阿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其中引水飞皋,倾 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微飚暂拂,则芳溢于六空,入为神居矣”。这些话将这所皇家园林的山光水色描绘得异常生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最有名的私人园林是西晋石崇的金谷园和北魏洛阳的佛寺园林。石崇在晋武帝时曾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后拜太仆,又出为征虏将军,镇下邳(江苏睢宁西北)。他为官时,大肆聚敛,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妻妾数百人,皆穿纨绣,戴金翠。家庭伎乐尽当时之选,庖厨膳馐穷水陆之珍。他与贵戚王恺、羊?等人以奢靡挥霍争高下。 王恺以糖洗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烧。 王恺以赤石脂刷墙,石崇用椒泥涂屋。晋武帝曾赐王恺珊瑚树一棵,高二尺多,枝柯扶疏,世上少见。王恺拿出来让石崇看,石崇随手拿起铁如意来,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非常生气。石崇说:“不足多恨,今还卿。”(《晋书?石崇传》)下令左右人将自家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其中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枝干脱俗,光彩耀目,至于象王恺那样的珊瑚树就更多了。 石崇金谷园的位置在今洛阳老城的东北方,它是石崇不当官后居住的别墅。石崇自己曾在两个地方比较详细地描写过金谷园。一是在《思归引?序》中,他说:“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弱冠登朝,历位二十五年,五十以事去官。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唏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二是在《金谷诗叙》中,他说:“余以元康六年,以太仆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余与众贤……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这两段话中的“河阳别业”和“别庐”就是指金谷园。从这两段话中也可以看出,金谷园中流水潺潺,绿树掩映,楼台亭阁,金碧辉煌,风光十分宜人。晋人潘岳有一首诗将金谷园一带的景象也写得很具体:“回溪索曲阻,峻阪路逶迤。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槛泉龙鳞涧,激波画珠楫。前庭树沙棠,后园植鸟?。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灵华沼,迁坐登隆坻。” 有名的绿珠堕楼的故事就发生在金谷园。石崇晚年,朝廷由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仇。石崇有妾名绿珠,长得很美,善于吹笛。司马伦的党羽孙秀派人向石崇要绿珠。石崇坚决不给,说:“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晋书?石崇传》)孙秀大怒,利用司马伦与欧阳建的矛盾,劝司马伦将石崇和欧阳建一起杀死。当孙秀派人去逮石崇时,石崇正在金谷园楼上饮酒,他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哭着说:“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也因拒交绿珠,自己及全家十五人皆被杀。唐代诗人杜牧《金谷园》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是堕楼人”,就是写的这件事。 北魏时期,洛阳的佛寺园林大都是由官僚贵族的私人园林转变而来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说:“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独不见牛马之衣。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方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们崇尚游观,修建园林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些园林跟住宅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住宅的一部分。 北魏洛阳带有园林的住宅很多。如高阳王元雍宅在津阳门(内城南面偏西的门)外御道西。元雍曾任丞相,富兼山海,第宅如同皇宫。白殿丹槛,窈窕连亘,飞?反宇,扌咛通。有僮仆6000,伎乐500人。他家园子里有竹林鱼池,芳草如织,珍木连荫,就象皇家的禁苑一般。 清河王元?宅在西明门(内城西面偏南的门)外一里。元?在北魏明帝熙平、神龟年间,势倾人主,第宅丰大,超过高阳王元雍。宅西北有楼,比曹魏时修建的凌云台还高,俯瞰朝市,目极京师,正如古诗中所描写的那样:“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下有儒林馆、延宾堂,土山钓台,冠于当世。斜峰入牖,曲沼环堂,树响飞嘤,阶丛花药,景色异常秀丽。 司农张伦宅在昭德里。张伦以豪侈出名,屋宇光丽,服履精奇,车马出入,不亚国君。园林山池之美,与诸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见皇家华林园中有景阳山,便在自己园中也造一座景阳山。山中重岩复岭,??相属;深溪洞壑,逦哝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山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这座人工假山,已经集中体现了天然山岳的主要形象。当时人姜质的《亭山赋》也说此宅园:“下天津之高雾,纳沧海之远烟。……其中烟花露草,或倾或倒。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叶金茎,散满阶墀。燃目之绮,裂鼻之馨,既共阳春等茂,复与白雪齐清。”(《见《洛阳伽蓝记》卷二) 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互相残杀,这些王公贵族纷纷败落下来。他们陆续将第宅施舍给僧尼,于是这些王侯府第都成了寺院。成了寺院之后,原来的园林仍然很好地保存着,这就形成了北魏时期洛阳特有的佛寺园林。当这些园林属于私人第宅所有时,一般百姓无法进去,但一旦变为寺院所有,老百姓进去的机会就多了。如北魏河间王元琛的第宅变为河间寺后,洛阳士女进寺,“观其廊庑绮丽,无不叹息,以为蓬莱仙室,亦不足过。入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磴礁?,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啧啧”(《洛阳伽蓝记》卷四),赞赏不已。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