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陵刻经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金陵刻经处

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苏南京市淮海路35号。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编校刻印佛典的机构,由杨文会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66年)创办。它既是刻经处,又是佛学讲堂,主要建筑有文物陈列室、流通处、经板房、刻板和印刷室等房屋60余间。刻经处庭园宽大,有池塘花木之胜,古朴幽静。此处从日本收集编刻我国多种已佚的隋唐佛教著述,其中不少是有名的佛学典籍。今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均收藏有该处所刻的经书。杨文会去世后,刻经处日趋衰落。解放后,多次进行整理扩建,刻经处补刻并新刻经版200余卷,出版《玄奘法师译撰全集》。从1957年始,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事业的一部分,并从北京、天津、扬州、常州、苏州等地,调集大量经版至此,1965年收藏经版已达15万片。

近代编校刻印佛教典籍文献的机构。清末居士杨文会(字仁山,1837―1911)于1866年创办。初设金陵(南京)北极阁,继迁常府街,后又搬至延龄巷今址。杨文会曾通过日本佛教学者南条文雄从日本寻找回中国已佚的隋唐时期多部佛教典籍著述,如《中论疏》、《百论疏》、《成唯识论述记》等,加以刻印刊行。1907年设“碉园精舍”,自编课本,讲习佛典,聘苏曼殊讲梵文、英文以赞助斯里兰卡摩诃菩提会创始人达摩波罗从事复兴印度佛教运动。组织编刻《大藏辑要》,选佛典460部,3300余卷,最后大部完成。同时编定经目,将藏经内容分为华严、方等、净土、法相、般若、法华、涅?以及传记、纂集、弘护、旁通、寺俗等21部,各部列举代表著作数部。1911年,杨文会逝世前,嘱其弟子欧阳竟无、陈樨庵、陈宜甫负责刻经处的编校、流通、交际等工作。1914年,欧阳竟无在刻处成立研究部,聚众讲习,兼事刻经。解放后,佛教界人士圆?、应慈、赵朴初、方子藩等25人组成“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1957年后,金陵刻经处隶属中国佛教协会。该处在解放以后补刻并新刻经版200余卷,且出版《玄奘法师译撰全集》。现留存经版10万余片。处内有杨文会墓及纪念塔。

在南京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编校刻印佛经的佛教文化机构,为清末佛教学者杨文会于1866年创办。杨文会(1837-1911年),字仁山,安徽石埭人,早年遍觅经论,立志穷究佛法。他在日本佛学家南条文雄的帮助下,在日本收集到中国早已散失的隋唐佛教著述280余部,加以考订择要刻出。他对佛学造诣很深,出版的佛经以准确、清楚而闻名中外,南亚和东南亚各国都藏有金陵刻经处所刻经书,其中以465种、5300余卷的《大藏辑要》影响最大。他还于1907年在刻经处内设祗洹精舍,自编课本,招生学习佛典。金陵刻经处庭园宽大,主要建筑有文物陈列室、流通处、经版房、刻板和印刷室等房屋60余间,有池塘花木之胜,古朴幽静。杨文会居士的墓葬白塔,就坐落在堂后深柳之中。现有经版10万余片,其中相当部分系从北京、天津、扬州等地调集;每年生产经书4万余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