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钓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钓鱼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垂钓”。全国各地普遍流行的养生习俗之一。古代已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般人钓鱼不在乎获鱼多寡,而重在强筋健骨,锻炼视力,缓解烦躁、焦虑、忧郁和痛苦情绪,调节神经,消除疲劳,清神醒脑。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患者钓鱼有辅助治疗、恢复健康功效。老年人钓鱼可培养远足兴趣,丰富娱乐内容,振奋精神,促进生理功能,达到健康养神目的。鱼具:鱼竿、鱼线、鱼钩、鱼漂、铅坠、抄网、鱼护、支架、坐凳、鱼饵等。鱼竿宜选质轻、弹性好、韧性大者。鱼钩型号大小酌情而定。鱼饵讲究色、香、味。白色、红色、黄色最招引鱼。芝麻粉、菜油饼、豆饼粉香味浓郁。米饭、蚯蚓、面食、颗粒饲料等均可做鱼铒。钓鱼应选择天气、时间和地点,大风大雨或烈日当空,不宜垂钓,因此时不利于垂钓者养生,鱼也不喜寻食。垂钓时间:春、秋季节早、中、晚均可;夏天阴雨、细雨时最好,雨后天晴往往满载而归。垂钓地点:水不深不浅为宜(随季节),避风、静水、湾处为好。钓鱼须了解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其活动规律。如鲤鱼常在深水处,贴水底而游,食性杂;草鱼属中层鱼,食草;鲫鱼活动于水草处等。选好地点后,先“喂窝子”,把鱼诱来。钓时须安静,“鱼怕噪,人怕闹,安安静静才好钓”。钓鱼应注意社会公德,切勿污染水源、水质;与鱼友相处,要讲文明礼貌。钓鱼须带上饮料、食品备用,最好结伴往返,以便互相照应。 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垂钓可消除“心脾燥热”,是一种怡养心神的健身方法。河边垂钓,环境优雅,令人心旷神怡;等候鱼儿上钩,全神贯注,又有凝神静气之妙;一旦鱼儿咬钩,那种欢快之情,更是难以言状。钓鱼之妙,不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心性,增益身心。现在,也还有人把钓鱼作为医治神经衰弱和某些慢性病的辅助疗法。 多在春夏两季进行。钓鱼的鱼钩在早期是用骨或贝壳制作的,近代用铁制作鱼钩。鱼饵用蚯蚓、小鱼、拉毛钩。所谓拉毛钩是鄂伦春人使用的一种钓鱼方法,即在鱼弦上拴一只钩,在钩上拴一块带毛的狍皮,放在河面上逆水拉动,毛茸茸的像小鼠凫水,鱼游来吞食时把鱼竿向上一提,就把鱼钓住了。由此可以看出,鄂伦春人有着古老的捕鱼传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