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钓鱼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钓鱼城分类:【传统文化】 南宋抗元遗址。在今重庆合川县东郊钓鱼山上。“涪江在其南,嘉陵江迳其北,东、西、南三面据江,峭壁悬崖”(《读史方舆记要》)。南宋淳钓二年(1242),四川制置史兼知重庆府事余?采纳冉?、冉璞兄弟建议,筑城钓鱼山,迁合州州治于此,屯驻重兵,阻遏蒙军东下。后王坚、张珏等率军民守城,与蒙元军对峙36年,经200余战,并于宝钓六年(1258)七月,重伤元宪宗蒙哥大汗,当月死于军中。欧人誉为“东方麦加城”。元代至元十五(1278),重庆失守,张珏被俘,次年守将王立开城降元,城陷落。今外城遗迹已毁,内城8道城门残存。城内尚有炮台、古井、皇城、午朝门、元帅府、护国寺、忠义祠等遗址及历代碑刻、摩岩造像等。 南宋军事名城。城因建于钓鱼山而得名。钓鱼山在今重庆合川城东北5公里处,陡壁雄峙,海拔400余米,远望略如鱼形。嘉陵江成一钳形江流,环绕其北、西、南三面。建城以前,有古钓鱼台、唐代卧佛及南宋绍兴年间兴建的护国寺,为合州(治今重庆合川)风景名胜。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始派兵在此筑寨,作为合州官民临时躲避蒙古兵锋的处所。淳钓三年(1243),余?帅蜀后不久即采纳冉?、冉璞的建议,在此据险筑城,旋徙合州州治及石照县治于此,始名钓鱼城。该城城墙长约13华里,皆依陡壁而筑。有城门8处,其南面的小东门与北面的出奇门各有一字城墙沿伸至嘉陵江边的水军码头,可以舟船与其他沿江山城互通声气。城内有帅府、财库、校场、牢房等建筑,有天池、皇井等水源,并有耕地可种粮食。宝钓二年(1254)与景定四年(1263)名将王坚与张钰知合州时曾先后培修。钓鱼城不仅是四川制置司帅府重庆的屏障,而且是余?经营的川蜀山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在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击蒙古军的保卫战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开庆元年(1259)王坚即凭借此天险,终使蒙哥汗败死城下。其后,张珏复据城抗蒙达十余年之久。钓鱼城以一孤城抗蒙达36年,成为宋蒙战争史上的奇迹。该城今尚存宋代《王坚纪功碑》残石、一字城墙(南线)与城垣(元初拆毁、明清重建)等文物遗迹,为研究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蒙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据险筑城、攻防结合、耕战结合、军民结合等特点,在常规战争的防御性军事工事的构筑上,留下了极具研究价值的军事学遗产。 位于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北部,合川县东北5公里的钓鱼山上。三面临江,依天拔地,相传古时有仙人于山顶临江垂钓,上有钓鱼台,城筑其上,故得名。宋理宗淳钓二年(1242),名将余?任四川安抚处置使兼知重庆府,纳冉?、冉璞计,筑此以防元兵。宋末抗元名将王坚、张钰等坚守此城达36年之久,大小战200余次,为中外战争史罕见的战例,元人刘麟瑞《挽四川制置使张钰》咏其事。蒙古铁骑在此受挫北撤,元军统帅蒙哥(元宪宗)也中箭受伤,葬身于嘉陵江畔。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的麦加城”、“上帝折鞭处”。现仍保持古内城、外城、一字城城墙和7个城门。有水师码头、演武场、皇城、敌楼等遗址。忠义祠和护国寺有宋元明清各代石碑16通。今人郭沫若、陈毅曾来游并有诗。郭沫若《钓鱼城怀古》有“冉家兄弟承??,蜀郡山河壮甲兵”之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