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钞币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钞币论分类:【文化精萃】 货币理论专著。清许楣著。道光二十六年(1846)刊行,书前有其兄许?所作的《叙》及按语。书中对王鎏在《钱币刍言》中提出的名目货币理论与无限制发行纸币、铸大钱与“足君尤先”的主张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认为金银之所以能作为货币在于其具有价值,能与商品进行等价交换;而不兑现的纸币价值很低,银贵纸贱,不能作为货币。国家只能规定纸币的票面价值,不能规定其实际代表的价值,为财政目的滥发纸币必然造成纸币迅速贬值,并使商品流通混乱,物价波动,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后果。许氏兄弟所持的金属主义货币理论在理论上并不正确,但对王鎏的发行不兑现纸币不会使通货膨胀的主张的批判,维护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有进步作用。 《钞币论》是一部专门批判清王?货币思想、论述货币问题的专著,为清代许楣著,其中的《叙》和许多按语由许楣兄许?所写,刊行于1846年。 《钞币论》对王?所著的《钞币刍言》一书作了全面的批判,反对废银行钞和发行不兑现的纸币,提出了与王?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截然相反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本身必须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金、银、铜等金属所以成为货币,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价值,而其中白银又是最理想的货币。银和纸的贵贱不同,不能以纸钞代替银币。至于银和纸的价值则是由它们的数量来决定的。反对王?以纸代银发行纸币的主张,认为纸币若不能兑现和无限制地发行,就必然会使纸币贬值或成为废票。反对王?为国家财政目的滥发纸币的观点,指出了为满足流通需要“足天下之用”的纸币发行,和满足国家财政需要“足国家之用”的纸币发行之间的区别,并概括说明了为财政需要发行纸币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恶性循环的关系。 《钞币论》对王?货币思想的批判,虽然在货币理论上存在不少错误,金属主义货币论也是一种不正确的货币理论,但在当时,这种批判却具有进步意义。不仅从理论上对王?的名目主义货币论作了批驳,而且还揭露了王?货币主张的实质是企图用滥发不兑现的纸币“尽易天下百姓之财”,利用通货膨胀掠夺广大人民的财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