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闽东方言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闽东方言区分类:【中国民俗】 闽东方言或称“福州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是现代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闽东(中)地区的南北两大片,北片包括以福安为中心的闽东山区各县,其有福安、宁德、周宁、寿宁、霞浦、福鼎;南片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各县市,其有福州、闽侯、长乐、福清、闽清、平潭、永泰、古田、罗源、连江、屏南。闽东方言属于单纯型方言。和古音类对应比较整齐,又有一套声母类化和变调规律,方言特点鲜明,内部差异较小,相对而言,南片比北片更为统一。因为南片的旧福州府十邑(福州、闽侯、福清、平潭、长乐、连江、罗源、古田、永泰、闽清)都在闽江下游两岸,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社会经济文化相对发达。而北片位于闽东腹地,交通不便,相对闭塞,因而方言差异较大。福州既是府城又是省城,历来是全省政治文化中心。以马尾港为代表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以台江为代表的传统商业贸易重镇,又形成了闽东北地区的商业经济贸易中心。因此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中作为代表方言具有较高声望,福州话往往成了闽东方言的代名词。 明朝末年以来,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的出版流行,在福州、闽东地区影响广泛。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成书的福州民间传奇小说《闽都别记》,在400回的章回小说故事中,使用了大量的福州方言俗语,使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在该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问世以来流传广泛,在闽东方言区的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894年基督教会所编的《福州方言词典》等读物,在福州方言区也有相当的影响。民国初期,甚至还有以福州话编写的课本流传于世,如1912年由福州格致书院书局印刷出版的《地理须知》等出版物。以福州话为标准音的地方文艺有晚清创立的闽剧、以方言说书的评话以及以乐器伴奏的?唱,这些都深受闽东方言区民众的喜爱。用福州音诵读旧体诗词形成了一定格调,颇具音乐性。此外,各地民间长期流行的生动多彩的谚语、歌谣和俗语等,也是闽东方言的丰富宝藏之一。这些文化内涵对于福州方言语音、词汇的规范、发展以及民间文艺的繁荣,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不但增强了闽东方言的统一性和生命力,同时也为闽东方言成为一种向心、稳固的方言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福州话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较活跃。闽东方言区的城乡普遍实行双语制,同外地人交往时,多数人能听能说普通话,本地人之间一般还以方言交际为常。但在一些父方或母方是“朗格声”(外地人)的家庭,其下一代往往不会或不完全会使用福州话。可见即使闽东方言是一种稳固、活跃的强势方言,但在现代社会其使用面也正在萎缩之中。作为一种强势方言,一般情况下福州话易于影响别人而不易接受别种方言的影响。这其中受福州话影响最大的是尤溪话、莆田话和沙县话。 总之,闽东方言区是单纯型、向心型、扩展型、活跃型、稳固型的方言。这些类型特征在闽东方言的南片(闽江下游)是比较典型的,在闽东腹地则较差,其内部分歧较大,方言的变异较多,方言成分的构成也有些驳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