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闽北地区民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闽北地区民居

分类:【中国民俗】

闽北地区较有特色的明清近代民居建筑还有如浦城县富岭镇瑞安村的下新厝,清嘉庆年间由当地富商季选项仿苏州民居而建。共有八正厅和一侧厅,总体建筑长64米,宽58米,建筑面积3712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00间。南平峡阳的民居土库也颇具特色。土库多为几进几厅,由低而高呈阶梯形,四周是方砖砌成高厚的马头墙。正门多用石条和砖砌成,饰以精美砖雕。前厅与天井有中门相隔,天井两侧为厢房。正厅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屋舍布局设计严谨,室内空间宽敞,冬暖夏凉。当地至今仍保存着一些明清时代建筑的土库,其中以大圆房、大衙房、石板坪三座为好。武夷山下梅村的清代民居群在闽北山区则别具特色。清乾隆、嘉庆年间,当地茶商在此模仿苏杭、广州等地的建筑式样,大兴土木,建造房屋70余栋,现仍保存50余栋。这批民居各栋四周建有风火墙,墙帽造型优美。房屋建筑格局统一,有大门、门楼、前厅、大厅、后厅、书楼、香阁等,每栋均为三进,大厅堂用扛梁造法,柱头挑出两支斗拱。斗拱、门楼、门窗、木梁、廊檐等大都精雕细琢,装饰精美。此外还有旗杆、拴马柱及牌匾等,亦很有特色。

除了这些规模较大的建筑外,旧时普通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瓦房或草房。各地民间规模大一些的民居建筑中有大厅堂和天井,两侧为二间或四间正房,天井两旁设两三步台阶,后厢两边为厨房或柴房。富家地面铺砖或三合土,一般人家为泥地面,卧室多铺地板。在一些山区如南平等地乡村,一般民众的住宅多为沿袭传统的以木为主的柴排厝。所谓“柴排厝”,即几户乃至十几户人家,为省工省料联爿搭盖成一字形排状的木房。柴排厝以爿为单位,每爿有柱7~9根,穿斗而成,每四爿构成一幢,是中为客厅、左右为卧室、前为檐廊、后为厨房的硬山顶或悬山顶、单檐单层或双檐双层的木构建筑住宅。大洋、茂地等高山地区山高雾多,其房屋的外檐及山檐便较深长,门窗多设挡风板。这种住宅一般多讲究实用,不事雕饰。

旧时闽北一些依山傍溪的地方,往往还建有一些高脚厝。高脚厝为二层木楼房,下层以若干杉木柱为支架,形如高脚,既可防洪,又可避虫蛇。下层往往用竹篱圈围,四面透风。其上住人,其下或空置,或堆放杂物及养一些家禽等。这种建筑形式考古学和民族学术语称为“干栏建筑”,其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流传,至今可见。明清近代南平等地的沿剑溪流域,曾有密密匝匝依江而建的高脚厝,也属于干栏建筑之列。旧时闽北等地贫困山区的农民还常建有简易的杉皮茅草屋或竹棚。闽中、闽北等地的一些畲村,有全部用毛竹建造的房子,俗称“竹寮”。其屋面用半片竹筒并列铺成,凹凸相连。梁架、门窗、墙等亦全为竹构,颇具畲乡风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