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阿俗

分类:【传统文化】

彝族婚嫁礼俗歌曲。亦称“鲁做”。流行于贵州威宁、赫章、水城、盘县、毕节、大方、织金、纳雍、黔西等地。形式均为五言三段,没有固定歌词,即兴创作,多用比兴手法,采用问答形式。曲调委婉,曲式分为两句和四句乐段,以五声徵调式和六声徵、商交替调式居多。阿俗有自由坐唱和问答两种。自由坐唱又分为以下几类:(1)“鲁外”,是宾主相互祝愿、恭维的礼节歌。(2)“曲介”,亦称“劝嫁歌”,是在姑娘临出嫁的前夜,由家中成人女眷们在堂屋里唱的歌。一般为对唱,以劝姑娘出嫁为主要内容。(3)“咪哄”,属说唱性歌曲。由接、送亲人的慕使对唱。内容多为诗文和历史。(4)接亲人“绪姑”,是姑娘出嫁前子夜时分,在堂屋里由家中兄弟将其背到屋外,披上披毡,尔后唱的歌。内容为披毡的产生及劳作过程。(5)“娄固阿俗”,诉说当姑娘和当媳妇的不同苦衷,对答阿俗为婚嫁当日接亲时所唱。演唱形式包括:“骂挪”,寨子里的姑娘们在寨门口考问接新娘的人,一唱一答,如答不上来,就要受竹条、木棍打之苦,名叫“打亲”,亦称“初毒”。“搓果扑”,进寨后,在通向新娘家的路口上,有一道用竹竿搭成的彩门。姑娘们在此处也要唱歌考问接亲人,如答不出,就要挨水浇,拒之于彩门外。“鲁果扑”,在新娘家的门前考间接亲人的歌,如答不出,则不让进屋内。“粗粗候”,在酒席上考问接亲人的歌,如答不出不准吃饭,若都答对了,则另摆一桌酒席。所有曲调因程序和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彝族婚嫁歌的总称。亦称“鲁做”,流行于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彝族居住区。歌词内容以诉苦,劝姑娘嫁后勤俭持家,叙述历史以及事物问答为主,五言三段为一首,曲调委婉细腻,曲式多为两句和四句乐段。问答类的阿俗计有:1.“骂挪”,姑娘们在寨子门口考问接亲人,答不上就施以竹条、木棍。2.“搓果扑”,通往姑娘家的路口设一道三根竹竿搭成的彩门,姑娘们在此唱歌考问接亲人,答不上就要被水淋,不准进门。3.“鲁果扑”,在姑娘家门口唱考问接亲人的歌,答不上不准进屋。4.“粗粗候”,晚上在宴席上唱考问接亲人的歌,答不上不准吃饭,全答了,就另摆一桌。另外,还有坐唱类的阿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