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房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阿房宫

分类:【传统文化】

秦宫殿名。亦名阿城。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阿房村一带。始建于秦惠王时(前337―前31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广其宫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先作前殿阿旁,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宫未成而始皇崩,秦二世继建。陈胜义军攻入关中,工程告停,后为项羽所焚。《三辅黄图》描述阿房宫“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并“以磁石为门”。现存遗址仅一周长31米、高约20米夯土台基及一26万平米长方形台地。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朝的朝宫。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感到国都咸阳规模太小,无法表现出秦王朝的威严和满足享乐的愿望。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开始驱动70万人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营建阿房宫。“阿房”一词的含义,一般认为有两种: 一为颜师古云“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意即建在咸阳的近旁; 一为《周礼?考工记?匠人》谓 “四阿重屋”,指阿房宫前殿的屋顶为四面坡形的重檐结构,故名。秦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了阿宫前殿。这座宫殿的规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大殿前分列十二尊铜人坐像,通高三丈,重二十四万斤。铜人后背注有 “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北阙以磁石为门,防止少数族朝觐者怀藏武器,进门时会被门吸引而发现,称“却胡门”。二世即位后,继续大规模扩建阿房宫。项羽入关后,将宫殿付之一炬,大火燃烧了三个月。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形象地描绘了其壮丽豪华的景象。现在所见的阿房宫遗址,在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秦始皇上天台”。村西南还有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人称为 “噤坞岭”。这两处是阿房宫最显著的建筑遗址。

秦代著名宫殿。秦统一六国后,在咸阳周围及国内大兴土木,建筑宫殿,所谓关内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秦始皇帝因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便在渭河南岸上林苑中作朝宫。阿房宫是其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围有阁道相通,向南直抵终南山,向北跨过渭河与咸阳宫相接。东、西、北筑有城墙,称作阿城。宫外有重达万斤的铜人十二尊。为了修阿房宫,征集民工最多达72万人。胡亥时,该工程仍在继续,直至秦亡尚未竣工。项羽入关,放火烧宫。另据《三辅黄图》,阿房宫也叫阿城,惠文王造,“始皇广其宫”。西汉时,在其废墟上修建苑囿。以后各代曾借阿城屯兵。宋以后,“悉为民田”。其遗址在今西安市西15公里的三桥镇南。其中尚有两处建筑遗址。一处在今阿房宫村南,有一高20米的夯土台基,其下约5万平方米。另一处在阿房宫村西南,由巨家庄到古城村一线,形成一个长方形台地,东西1 3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六十多万平方米,高出地面10米,夯土分明,夯层上有圆形夯窝,曾出土铜建筑构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