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陈蕃分类:【文化精萃】 东汉大臣。字仲举,汝南平兴(今属河南)人。少有清世之志。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因母葬弃官。后太尉李固表荐为议郎,迁乐安太守,有清绩。因拒大将军梁冀托请,贬为修武令。转拜尚书,又因上疏忤权贵,再出为豫章太守。还任尚书令,迁大鸿胪,又以忤旨免。再拜议郎,迁光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琼共典选举,不偏权贵,为人谗诉,坐免归。复再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桓帝延熹八年(165),代杨秉为太尉,上疏要求赦免惩治宦官及其党羽的刘?等人,为宦官所嫉恨。次年,司隶校尉李膺等以党事下狱,他上疏极谏,言辞激烈,桓帝讳其言,借口用人不当,将他策免。永康元年(167),桓帝死,灵帝立,窦太后举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年窦武共辅朝政。乃与武共起用被禁锢的党人,并密谋欲除灭宦官。二年,谋事泄,宦官曹节、王甫等矫诏以兵捕武,他率太学生八十余人,拔刃冲入宫门欲救之,被宦官所杀。时年七十余。性方峻,不畏权贵,疾恶如仇。与李膺等带头反对宦官专权,数上疏弹劾宦党,在太学生中有较大影响,被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与窦宪、刘淑三人共被尊为“三君”。史称他“能树立风声,抗论?俗”,“功虽不终,然其信义是以携持民心”。《后汉书》卷六十六有其传。 古代鬼话。叙述陈蕃见一鬼预言如实的故事。陈蕃微时,尝行宿主人黄申家。申妇夜产,蕃不知。夜三更,有扣门者,久许,闻里有人应云:“门里有人,不可前。”并告从后门外。俄闻往者还,门内者问之:“见何儿?名何?当几岁?”答云:“是男,名阿奴,当十五岁。”又问:“后当若为死?”答曰:“为人作屋,落地死。”蕃闻而不信。后十五年,为豫章太守,遣吏征阿奴所在,果助东家作屋,堕栋亡。见《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六引《幽明录》。 字仲举,东汉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之北) 人。少有大志。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以母丧去官。太尉李固表荐,征释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遣使投书给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冒名求见,蕃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尚书。又出任豫州大守,征为尚书令,迁大鸿胪。不久白马令李云抗疏谏争,激怒桓帝,下令处斩。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为势家郎所谗诉,坐免归。顷之,又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延熹八年 (165),代杨秉为太尉。蕃辞让,帝不许。其时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再度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谀。大司农刘钓、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皆因忤旨,为之抵罪。蕃在朝会据理力争,请求原宥李膺等人,并提升他们的官爵。他言及反复,陈词恳切,桓帝不听,故流涕而起。延熹九年 (166),前太尉范滂、太仆杜密、司隶校尉李膺等以党事下狱考实。蕃因上疏极谏。故宦官特别忌恨,桓帝也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兑之。而时人称之曰: “不畏强御陈仲举。”他在当时反对宦官专政的斗争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及桓帝死,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又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授高阳乡侯。建宁元年 (168),蕃与太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谋诛宦官。事泄,他与窦武反被宦官杀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