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瓷工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陶瓷工艺分类:【地域文化】 陶瓷工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明生活的升华。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就是在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早在9000年前,甑皮岩人懂得了用精上制造出夹砂陶器。先秦以前的陶器品种多为日常生活用器。器物造型为环底、侈口的釜、三足罐和鼎、杯类,纹饰有粗细绳纹、划纹、席纹、篮纹、水波纹、方格纹、编织纹等。秦汉以后,广西的陶器遍布各地,大新、那坡、藤县、龙州、平乐、贺县、桂林、容县等地均有陶器出上,器物品种丰富,计有碗,杯、蝶、盘、大盆、洗、瓮、罐、壶、鼎、五联罐、釜甑等生活用品,还有反映农村庄园生活的陶房、猪圈、灶、仓、陶俑等雕塑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壮族地区的原始青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中出土有原始的青瓷杯、盒、碗等器皿。器物外表施有晶莹的青黄釉。东汉晚期的广西贵县、兴安、钟山等地墓葬出土的青釉瓷器,胎质灰白,结构紧密,少气泡。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工艺生产在壮族地区有了进一步发展,藤县雅密、容县城厢早期窑、桂林上窑等,采用叠烧方法,除施青釉外,还有酱褐釉、黑釉,器皿造型以餐具为多,陶塑艺术丰富多彩。宋代,壮族地区制瓷业飞跃发展,窑址遍布广西各地,瓷器品种应有尽有,釉色有翠青、天青、青黄、酱褐、窑变、玳瑁兔毫、红釉等,另外还新出现了青白釉瓷。纹饰内容有牡丹、菊、莲、婴儿戏水、鱼等,装饰工艺有印花、刻花、贴花、划花、镂等。明清时期,广西瓷业开始出现了青花瓷器,进入了釉下彩绘装饰阶段。清咸丰年间,钦州的紫砂陶器,以其质地细腻,造型古朴,装饰典雅、美观实用的独特风格闻名中外。建国以后,广西壮族地区的陶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泥兴陶在国际上曾获金牌奖,在国内也曾获过银奖。生产的花色品种已达470多种。柳州美术陶十几年来在全国旅游工艺品交易会成交额高居全国之首。桂林美术陶产品风格各异,有利用夸张手法塑造的各式历史、传说、神话人物,有新颖生动的各种变形动物,还有沿用壮族民族图案加以创新的现代和仿古陶器,产品远销国内外。今天壮族地区已成为我国美术陶瓷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 台湾的陶瓷产地较多,如台北的莺歌陶瓷,苗栗的公馆陶,台中的大甲东陶,南投陶,嘉义、高雄、花莲的交趾陶以及高雄的美浓窑等。生产陶瓷的技艺,一般都来自福建的福州、泉州等地名师的传授。公馆因该地所产的黏土含铁较多,不适合烧制纯白的陶器,主要生产日用陶品,以内销为主,曾经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陶瓷工业重镇。大甲东的陶器产品质地比较细致,造型优雅,宽腹窄底,加上各种边口的处理,外观朴素,呈现流畅饱满的线条,其所产大甲东水缸曾经称誉全台。南投陶有200多年历史,工艺成熟、精巧,多姿多彩。其产品包罗万象,诸如神像、祭祀的供器(灶台、香炉、香筒、牲醴盘等)、日用生活用品、文具(陶砚、习字砖),更有陶棺、夜壶等,可谓不胜枚举。莺歌陶瓷也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其中包含有中国和日本的制陶传统。凡各地所生产的产品,莺歌都生产过,而部分产品则是莺歌所独有。由于其工艺多元,所生产的碗盘、花器以及装饰的陶瓷都很精致;产品包括艺术、建筑、卫生、日用及工业用瓷五大类。厂家从1945年约30家,发展至1971年已有大小900家,使莺歌拥有陶瓷之都的称号。嘉义、高雄、花莲都有交趾陶的生产。交趾陶,又称交趾烧、交趾窑,源自中国岭南地区的民间工艺,其特点是结合捏塑、绘画、烧陶的手艺,寓文学、美学、信仰于一体。交趾陶艺是清道光年间引入台湾的,主要作为传统建筑物尤其是寺庙屋顶的装饰。屋顶主脊两端像燕尾翘起的装饰,主脊的上下缘分称上下马线的装饰都用交趾陶。下马线装饰多用走兽,表示驮负;上马线顶部装饰用三仙或宝珠、宝塔,用作镇邪;左右两边则装饰栩栩如生的水龙,以镇压火神祝融。交趾陶的装饰全占了屋顶的空间。由于交趾陶有黄、赭、绿、蓝、紫等色,以黄、绿色为主,因而使屋顶的外观显得绚丽灿烂,十分醒目,把整个建筑物映衬得雄伟壮观。交趾陶的制作方式、手艺,与唐三彩近似,技巧难度极高。但也出现了一些名师,如花莲的刘铭侮,他所制作的彩釉极似百年斑驳的古董,展览时连古文物专家看了也走眼,惊呼是“国宝”,可见其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几可以今乱古。高雄的美浓窑是一种新兴的别开生面的陶瓷工艺,把陶瓷工艺应用于陶壁的创作,整体陶壁的作业过程包括设计、绘画、雕塑、分割、制模、压模、作陶、素烧、施釉、色烧、作模板、运输、安装、施工等。组装上壁之后,就是一幅格局宽阔的艺术壁画,有浑厚朴实之美,别具其他壁画所难以具有的特点,一时带动了台湾南部陶艺风气,创造出“北莺歌、南美浓”的声誉。 大甲东陶 台北县鸢歌镇的陶瓷精品店 陶瓷是民间建筑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粗瓷和细瓷之分,生活中的陶瓷有餐具如碗、盘、碟、盆、壶、杯、盅等,还有室内陈设品如花瓶、动物造型、传说人物十八罗汉、福禄寿星等。建筑上的带彩陶瓷,俗称“琉璃”或“绿货”,主要有琉璃瓦、琉璃砖、花脊、走兽、兽头、团龙等,色泽有黄、绿、紫、蓝多种,颜色鲜艳,坚固耐久,是传统式亭台楼阁、庙宇高塔以及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饰件。河津市吕家、太原马庄苏家、阳城县后则腰乔家,是山西著名的琉璃产地。太原晋祠、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五台山寺庙、洪洞广胜寺琉璃塔、北京故宫等,都用过他们生产的琉璃,且出口日本、美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很受国际市场欢迎。平定县冠庄生产的黑釉陶瓷,有黑釉刻花、黑釉剪纸花、黑釉铁锈花、黑地黄花等多种装饰方法,作为室内外装饰品很受民间欢迎。大同青瓷窑、怀仁吴家窑、兴县炭窑沟、乡宁县西坡、临汾龙祠、霍州陈村等多处都有生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