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雨分类:【传统文化】 在一块最古老的甲骨文上(公元前十三――十二世纪),就刻有这样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下雨?从这些原始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到求雨的迫切性,因为对于耕作经济的古代中国来说,雨水是至关重要的东西。事实上,向雨神献祭的仪式,直到今天仍相当完好地保持着。 在刘安(死于公元前121年) 的《淮南子》中有这样的话:“风雨充塞宇宙”。命令风雨在巫术力量的强制下显灵。 云雨之神 雨是阴阳交会而产生的。诗歌中,雨和露是两个相互对应的母题。它们用来作为特定季节的象征。“雨与妇女的特征相关联,露象征着王子的慷慨。” (马塞尔 ? 格兰雷特语)。 雨露看来是阴阳相交的突出标志,因此它也作为婚姻的象征。人们对雨露向来是很注意的。 雨露还有别的含义。当丈夫或妻子比自己的配偶更为漂亮迷人,并且因此而与人私通时,也会用到“雨露”这个词。 “雨露桥”是以树干做成而不是以柱子支撑的桥。“雨露裙”是一种下摆处以多种色彩装饰的裙子。 在早期信仰中,雨露被描述为一条蛇或两头龙。在中国西部,这条龙的头是驴头,它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霏霏三日雨,霭霭一团春 ① 。 雾泽含元气 ② ,风花过洞庭 ③ 。 地偏寒浩荡 ④ ,春半客玲跟 ⑤ 。 多少人间事,天涯醉又醒。 [ 注释 ] ① 霭霭:多云貌。 ②该句指位于岳阳之北的云梦泽。 ③风花,犹烟花,泛指春天景物。洞庭湖在岳阳之南,南方地暖,故风花由南而北。本诗就岳阳说,故云“风花过洞庭”。 ④⑤两句:钦宗赵桓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入侵,诗人由陈留南下避兵,辗转到了岳阳。此诗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宋都汴京,故以岳阳为偏。 自己是避兵而来,所以自称玲跟之客。玲跟即伶俜,孤单的样子。 陈与义的集子当中有许多篇咏雨的五言律诗,虽统题之曰《雨》,却每篇都展示了特定的情景。即如这两篇,陈留古镇与洞庭巨浸的景色就不一样,贬官与避兵的心情也不一样。虽然同是描绘春天雨景,同是发抒抑郁胸怀,本篇却由于身世之感与民族之恨交织在一起,而蕴含着更深沉的痛苦。 [ 作者介绍 ] 陈与义,字去非,洛阳人,生于元钓五年(公元1090年),死于绍兴八年(公元1148年)。 〈北宋――南宋?陈与义〉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① 。 一时花带泪 ② ,万里客凭阑 ③ 。 日晚蔷薇重 ④ ,楼高燕子寒 ⑤ 。 惜无陶谢手 ⑥ ,尽力破忧端 ⑦ 。 [ 注释 ] ①古镇官:指在陈留镇(今河南省陈留县)监酒税。宣和六年,作者因为他的保荐人宰相王黼(fu)得罪朝廷去官,也受到牵连,由符宝郎谪监陈留镇酒税。 ②该句承首句残春雨。 ③该句承次句古镇官。 ④⑤此二句:上句应上花带泪,带泪即含雨,日虽晚而雨犹未收,故蔷薇亦重。下句应上客凭阑。凭阑于高楼之上,人觉寒,故知燕子亦寒。这都是凭阑之景。 ⑥⑦该二句:是说自己缺少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手段,能够借吟咏尽遣忧闷。这是凭阑之情。忧端,见杜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即忧愁到极点。 苗族婚姻禁忌。苗族妇女结婚时,都必须带一把新伞,即使是大晴天,也不例外。因结婚时,新娘要步行到新郎家去,最忌讳途中遇雨。若遭雨淋,大不吉利,认为老天落泪;若虽打伞,但雨势太猛,仍遭淋湿衣裙时,新娘即返回娘家,再不肯嫁。夫家也认为很不吉利。于是双方自行解除婚姻关系,今后男娶女嫁,互不相干;若在结婚途中虽未遇雨,却闻雷声,这也认为是最大的凶兆,表示天意不容,必遭大难。如此,新娘也立即返回娘家,再不肯嫁。于是双方就自行解除婚姻关系,互不相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