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霍去病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霍去病墓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葬。在今陕西兴平县。汉武帝刘彻茂陵陪葬墓之一。墓冢仿祁连山状,《史记索隐》引崔浩云:“去病破昆邪(王)于此山,故令为冢象之,以旌功也”。墓前置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人抱熊、伏虎、卧牛、卧象、野猪、蛙、蟾、鱼、怪兽吞羊等大型圆雕石刻,手法简练浑厚,风格古朴,为我国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立体石雕,艺术价值极高。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名将。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去世时仅二十四岁,武帝下令霍去病所征服的边境五郡派出将士代表,身着黑铠甲,在长安与茂陵之间,布成东西几十里的军阵,夹道为霍去病送葬。其墓位于茂陵东边,西邻卫青墓。其封土为祁连山状,是为了纪念他在祁连山抗击匈奴侵略的丰功伟绩。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陈列着石刻等。这组石刻采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方法,有的注意形态,有的突出神情,有形有神,形神兼备,这组大型石雕作品,是我国一批时间最早、最完整的大型陵墓石刻艺术珍品。墓冢底部东西61米,南北92米,顶部南北15米,东西8米,高15.5米。 现茂陵博物馆所在地,西距茂陵约500米。霍去病(公元前140年―117年)是西汉青年军事家,十八岁随卫青出征匈奴,六次出击塞外,打通河西走廊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保卫了西汉边境地区的安全。墓为仿祁连山形状的土冢,墓前陈列着大型石人、石兽,是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所立的墓饰。计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怪兽吞羊、蛙、蟾、鱼等十四件,石刻手法简练浑厚,是我国目前保存的古代成组大型石刻艺术中时间最早的石刻精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马踏匈奴”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茂陵东1公里。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十八岁时,曾率轻骑八百抗击匈奴,此后六次大破匈奴,控制河西走廊,打开通往西域之路,功勋卓著,封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前117)病逝,年仅24岁。武帝诏令陪葬于茂陵东。为表彰其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以天然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形。送葬军阵行列自长安布列至茂陵,长达40公里。墓前有石雕马踏匈奴、卧马、跃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石熊、怪兽吞羊等16件。雕刻刀法洗炼,造型古拙粗犷,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成组大型石刻艺术精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