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非草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非草书分类:【传统文化】 书法学论文。东汉赵壹撰。该文所谓“草书”,指的是“章草”(赵壹在文中称为“隶草”)。自从秦时因刑法严峻而官狱繁多、战争连绵而军书频传,程邈根据形势和人们“苟趋简易、施之于徒隶”(《汉书?艺文志》)的需要创制了秦隶书后,汉字的演变以隶变为分水岭,发生了质变。同时,也形成了人们追求结构简省、易写易知的趋势。西汉时虽终于使汉字书体得到了定型,但秦以来书体求变,以合实用的风气却一直影响着人们。到了东汉,便导致了章书的产生。章草由于简便易写,书法新奇,遂很快流行开来,并出现了崔瑗、杜度等章草大家,学习书法的人们竞相向崔、杜学习。赵壹认为,前人创制草书(章草),其意只在希求易写快捷,乃是“临事从宜”(《非草书》。下同)之事,而“非圣人之业也”。又认为:“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于是写下此文,以抨击章草。同时希望学习书法的人仍然返归历史之正统,学习和使用《苍颉篇》、《史籀篇》的书体。赵壹的批评固然不是没有道理,但要让人们重新使用已成历史的远古繁难文字,显然是不合时势的,也是违背汉字发展和应用的历史潮流的,故他的主张既未对世人产生作用,也没有推行开来。《非草书》原文在今传唐张彦远著《法书要录》(学津讨源本)、南宋陈思《书苑菁华》(述古丛钞本)等书中均有载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