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 城市公共交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 城市公共交通1949年以前,安徽的城市规模较小,市区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车和轿子,出行距离比较短。1949年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扩大,人口逐渐增加,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容量小、速度慢、效率低的人力车和轿子已不能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1953年芜湖专区成立“市区公共汽车小组”,于当年10月1日发出全省第一班城市公共汽车,经营1条线路,由市铁厂(现市造船厂)至金马门,全长7.5公里。在此之后,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淮南、安庆等市相继筹组机构,购买车辆,开辟路线,并分别于1956年至1958年通车营运。1970年前后,阜阳、屯溪、滁州、六安、宿州、巢湖等市,为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也陆续开通市内公共汽车路线。1980年以后,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新形势下,城市出租汽车业在合肥、芜湖等市起步,车型为日本、东欧产小汽车。1990年以后,为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不同需要,城市小公共汽车在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等市应运而生。目前,公共汽车和各种类型的出租汽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到1992年底,全省10个直辖市和5个地辖市共有公共交通企业职工13195人,公共汽车1948辆,出租汽车562辆;1992年,全省公共汽车营运线路已达3393公里,年客运量达6.44亿人次。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四通八达,辅之以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基本上能满足城市居民乘车需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