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文公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韩文公祠分类:【传统文化】 在广东潮州市东笔架山。宋咸平中始辟祠,纪念曾作潮州刺史的韩愈。历代重修重建达25次。建筑形式简朴雅致,墙壁用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两进,后进台基高约2.5米。正中供韩愈塑像,左右有其他潮州文人塑像。祠内有历代碑记30余块,其中以苏轼撰《韩文公庙碑》和明代御史徐瑁的《潮州昌黎庙碑》最著名。 位于昌黎县城西北5公里的五峰山上。是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庙宇。韩愈,字退之,死后谥号“文”,所以后人称其韩文公。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驻守山海关的兵部侍郎范志完到昌黎县城拜谒韩文公祠(祠在县城内,建于明代洪武四年),后到五峰山游览,观此处风景,认为“天生文笔峰”,遂决定在五峰山的园通寺旧址再建一座韩文公祠。当地亦称韩文公祠为“韩昌黎祠”。该祠有正殿三间,殿内正中供韩文公泥塑像,两侧为朱公(明代赞理军务都察院右都御史朱国栋)和范公(即范志完)泥像。正殿两侧各有配房,并围以围墙。这里三面高峰入云,一面下临幽深峡谷,环境十分幽美。 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麓。纪念唐代文豪韩愈的祠庙。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上《谏迎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治潮八个月,政绩甚丰。后人建祠纪念,并改称笔架山为韩山,将山前大河命名为韩江。祠踞地高旷,构筑古雅。从台基上门楼有石阶50多级,祠内供韩愈塑像,四周布满历代石刻碑记,现存最早的有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等。山半腰有“侍郎阁”,今陈列韩愈生平事迹资料。 韩文公祠在广东潮州市东笔架山上,与潮州市仅一水之隔。祠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潮州刺史韩愈而建。宋咸平中始辟为祠,祠内分前后两进,正中供韩愈塑像,左右有韩湘子、唐潮州进士赵德、宋潮州知军州事丁允元、清初潮州知府龙为霖等塑像并有苏轼撰写的《韩文公庙碑》等历年碑记三十余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