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颜师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颜师古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整合创新时期,其文化成就十分突出。在经学领域出现了融合汉魏经学的《五经正义》。它既是经学注疏的统一“定本”,也是科举考试的准则。它的写成,是以著名经学家颜师古的《五经定本》为基础的。 颜师古(581―645),名籀,字以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祖父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所著《颜氏家训》对后世影响很大;其父颜思鲁擅长文章,并且对训诂有很深的研究。在这样的环境中,颜师古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严格的语言文辞训练。这一切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即位后,鉴于汉魏以来儒家经典流传已久,多有乖谬歧误,遂命颜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方征引,通览历代旧文,详细加以订证,谨慎取舍,终于完成了校定《五经》的工作。书成之后,唐太宗令朝内诸儒就此进行讨论。由于长期以来,在传抄口授中,《五经》已出现了很多错误,而且后人把从前辈手中传下的经典都奉若神明,不敢更改半个字,因此当他们看到师古所更正的地方时,都予以否定。于是太宗又命左仆射(宰相之一)房玄龄再与他们共同审议,并与师古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颜师古引用晋、宋以来的各种经文,找出论据来回答儒生们的提问。对每个问题的答覆,颜师古都能做到论据充分,论证详明,表现了他对经文的稔熟。这大大出乎儒生们的意料,因而莫不心悦诚服,一致通过了师古所考定的《五经》,成为《五经定本》,颁行全国,作为读书人的标准读本。 颜师古从父祖那里学到的音韵、校腱、训诂等学问对他考定《五经》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五经定本》基础上,唐太宗又令孔颖达与师古等撰写《五经正义》。这部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宋初的几百年间,一直为士人谨守,莫敢有违。颜师古等人对于整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功绩也是人所瞩目的。 颜师古在历史学上也有突出贡献,他为《汉书》所作的注,详细而信实,为后世学者研究《汉书》及汉史提供了方便,历来被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视为圭臬。 唐初经学家,训诂学家。字籀,(亦说名籀,字师古。)其先琅邪临沂人,后居关中。祖之推,父思鲁,以儒学显。师古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高祖时授朝散大夫,累迁中书舍人,专典机密。性敏给,明练治体,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晋秘书少监。尝受诏于秘书省与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多所?正。其所注《汉书》、《急就章》大显于时。时人谓颜秘书为班孟坚忠臣。综先儒注解服虔、应劭而下20余人,删繁补略,遂成一家。郑樵说:“颜氏于训诂之言甚畅,至于天文地理则阔略焉,此为‘不知为不知’也。”著《匡谬正俗》8篇,论诸经训诂音释及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考据极为精审。师古一生著述甚丰,有《隋遗录》、《大业拾遗记》、《封禅义注》、《安兴贵家传》,《王会图》等,还与孔颖达撰有《隋书》。终秘书监,宏文馆学士、卒谥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