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风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风教分类:【传统文化】 指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语出《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关雎》本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情诗,《毛诗序》却附会其诗意引出诗歌教化人的作用问题,进而将诗歌作为安邦治国的政治工具,强调诗歌创作应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其政治统治服务。对于文学的社会作用,早在先秦,孔子就认为诗歌等文学艺术应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荀子也提出“礼辨异,乐和同”的诗乐教化作用,主张统治者应自觉地利用诗乐教化人民。《毛诗序》对这一文学思想作了总结和发展。“风教”的价值还在于教化的特点: 比兴的手法。“风”在《诗大序》里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国风”的风,是诗三百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二“风”,同“讽”。郑玄说:“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可见,“风教”之风兼含上述两意。一方面,风教,指诗(包括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教育化人的作用。另一方面,风教,又不是一般教化人的方法,它是以婉转譬喻比兴寄托的方式劝服人,从而达到教化人的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