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马是中国人生肖中的第七种动物。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不同的词,来描述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马。这些词汇的死亡,表明马在当代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

在中国,马总是可以卖一个相当好的价钱。最强壮的马出自蒙古,较小然而结实可靠的马出自西藏。当然,最好的马还是从西亚,即阿拉伯地区进口的,它被叫做“汗血马”。古代有一种对“祖先马”的崇拜,它是一种神,人们向它贡献祭品。在《易经》中,“龙”(阳)和“马”(阴)是两种代表两性的动物。但在后来的神话中,马象征着“阳”,牛象征着“阴”。

周穆王有一种由八匹马组成的“八骏”,他据说生活于公元前十世纪时。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以“意马”来隐喻任性和不坚定。飞驰的骏马也与关羽的事迹有关。他的马叫“赤兔马”。在佛教中,常常以“白马”来代表纯洁和忠诚。

一幅画着一个人与一匹背着贵重物品的马在一起的图画,表示祝愿官位与舒适的生活伴随着被赠以该画的人。一只猴骑在马上,则是表示祝对方“马上封侯”。

在现代的台湾,“马”是“女友”的一种俗称。不过,“马”作为对于“姑娘”的一种粗俗表达方式,由来非常久远,远在十六世纪时,在扬州城里的市场上,就有人出卖“倭马”。有一百多名妇女提供出售,顾客可以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直接与女人讨价还价。

“下马”也指一个正在装作下神的骗子。“马桶”是一种便桶,在结婚典礼时作为婴儿的象征。

一个武士从主人的马胸前拔出一支箭

有关专家认为,川西北的河曲马(又称“草地马”)祖先可能就是蒲氏野马,这种马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北部、甘肃、青海范围内,历史上曾名“秦马”。隋唐时期,随着吐谷浑或吐蕃占领河曲地区,当地驯化的蒲氏马,与吐谷浑马或吐蕃马杂交,形成了优良的河曲马种。这种马适于高原严寒生态环境,能耐劳,力持久,善奔驰,越沼泽,性勇猛,体高大。在古代曾是战马的主要来源之一。马是乘骑、贩运、迁徙的交通工具,马肉、马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多种维生素也充足,是牧区食品的重要来源。

凉山各县均分布有,为“建昌马”,历史上此马颇负盛名。据有关资料表明,从汉代起,中央王朝一直在凉山建场专门饲养。建昌马“体质紧凑,短小精悍,性情温和,步伐轻快、稳健,善走山路,负载力强,骑乘速度好”,是我国独立起源的马种,和蒙古马齐名,为西南马系的另一分支。在西南的马系中,凉山的建昌马和云南的丽江马,是优秀类型的代表。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省商人,曾相继前来选购。

畜力主要用马。北京产马的历史极为悠久。《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燕马极为有名,所以苏秦说赵肃侯云:“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史记?苏秦列传》)尤其是北京北部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即所谓“马背上的民族”,日常生活以骑射为要义,马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使得马在北京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出行乘马是家常便饭。这一习俗历辽、金、元、明、清。比如清代初年,就规定文武官员上朝、出行一律骑马,保持了满人尚武的传统。

在家畜中,以马最具灵性。在苏北和南京、镇江、丘陵地区,有养马传统,县城皆有马神庙,十二月上戊日致祭。苏南水乡地区不养马,普遍栽桑养蚕,民间传说“蚕马”故事,说马因救护主人有功,应按约与主人女儿成婚,但主人毁约,马死以革裹女去,后变化成蚕。故民间以“马明王”(又称马鸣王)为蚕神。养蚕人家于育蚕时供奉马明王,常见的马明王像为一匹立马,旁倚手捧蚕丝的少女。

旧时是青海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河曲马、浩门马、玉树马都是有名的马种,在历史上,它们为各民族间的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 没有马匹的地方,人们常以驴、骡来代替。驴性情温顺,容易驯服,善听使唤,妇女、小孩都能驾驭,且价格便宜,容易饲养,一把麸皮、一捆干草就能维持它的生存。农村驮土填圈、背桶运水、拉磨、驮麦捆、送粮、运肥、碾场、磨面等都离不了它;走起山路既稳重,又灵巧,因而深受农民的喜爱。骡子较驴力气大,但价钱贵,有马骡、驴骡之分,也是农民重要的好帮手和理想的交通工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