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克思:政治和历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马克思:政治和历史分类:【文化精萃】 阿尔都塞的哲学理论著作之一,写于1959年。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孟德斯鸠关于法的思想。第二部分讨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第三部分讨论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全书围绕这些人物的政治和历史的见解而展开。主要思想观点有:(1)关于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孟德斯鸠被人们公认为政治科学的奠基人,其原因是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所有国家的法律、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它使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同以前的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等在内的17、18世纪几乎所有的理论家存在根本的区别。正由于《法的精神》才使政治成为一门科学。 (2)关于卢梭政治思想的内在冲突。卢梭的研究对象-社会契约形成了其政治理论的问题框架,但卢梭仍然是传统的自然法理论的支持者,他的学说中也充斥着一些深刻的矛盾和悖论:第一个矛盾,涉及“疏远”与“转让”。第二个矛盾,社会契约的主体-个人和团体契约关系的前提是交换,但个人却在交换中没有获得任何东西。第三个矛盾,特殊意志和一般意志的关系,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基础,两者的一致是社会契约论的实质;但二者都处于对立状态。这样一来,前后结论矛盾。第四个矛盾,卢梭一方面沿着意识形态的路子即从“法-公众意见-生活方式和道德-特殊意志”来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则从财产、穷人和富人等经济现实中去说明法。卢梭的思想仍然是在当时意识形态条件产生出来的神话。 (3)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打开了历史学的新大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改造世界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法不再是黑格尔的神秘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是引入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历史辩证法来扬弃费尔巴哈的以人-自然-感性为基本公式的理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在批判了黑格尔无主体的精神异化过程后,论证了历史过程与生产关系及其他关系的不可分离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