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联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马联元分类:【文化精萃】 伊斯兰教学者。字致本,经名努伦?丁。云南新州人(今玉溪)。回族。出身伊斯兰教经学世家。擅长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早年赴麦加朝圣并游学埃及、叙利亚、印度等国。回国一生从事伊斯兰经学研究著述和教学。1894年赴印度讲学。1895年病逝于印度。著有《四篇要道》、《性理本经》、《教典经注》等,并主持刻印全套木版《古兰经》,是我国伊斯兰教珍贵文物。 清末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云南玉溪人,回族,字致本。出身于经学世家,阿拉伯文和波斯文造诣颇深。22岁任经师,曾朝觐麦加,游学叙利亚、埃及、印度等国。终身从事伊斯兰教的教学与研究,在经堂教育中首创中文阿拉伯文并授的教学法培养出不少著名经师和学者。1894年赴印度讲授注经,曾出版《讨绥赫》(教法注释)一书,不久在印度病逝。主要著作有阿拉伯文写成的《四篇要道》、《性理本经》、《阿拉伯文法》、《波斯文法》、《教典经注》、《简明伊斯兰法典》,中文著作《辨理明证》等。其《孩听译解》为《古兰经》在中国的最早汉文选译本之一。曾印刻《古兰经》30卷。 中国近代伊斯兰教学者。云南玉溪人。回族。字致本。幼承家学,阿拉伯文和波斯文造诣颇深。终身从事伊斯兰教的教学与研究,在经堂教育中提倡中文阿拉伯文并授的教学法,培养出不少著名经师和学者。1864年(清同治三年)朝觐麦加,游学叙利亚、埃及、印度等国。1894年(光绪二十年)赴印度讲授注经,曾出版《讨绥赫》(教法学著作)。病逝印度康波尔(今鲁克脑北)。主要著作阿拉伯文有《简明伊斯兰法典》、《四篇要道》、《性理本经》、《教典经注》、《阿拉伯文法》、《波斯文法》、《修辞学》等;中文著作有《辨理明证》等。其《孩听译解》为《古兰经》在中国的最早汉文选译本之一。曾印刻《古兰经》三十卷。 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家。字致本, 回族, 云南新兴 (今玉溪) 人。出身于经学世家, 其父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经师。受父影响,幼年开始攻读伊斯兰经典, 以通晓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而著名于滇南一带。22岁时应回族聚居的寨河西小回村邀请, 开学授徒。不久, 远涉重洋赴麦加朝觐求学。又足迹遍土耳其、伊拉克、埃及、印度等地, 广求各国学者, 搜集宗教经典, 考证教律, 博采众家之长。清同治后期 (约19世纪70年代初) 回云南, 针对当时经堂教育因循守旧, 只求通晓阿拉伯文、波斯文而忽视汉语文, 以及教学方法落后、学制不一之状况, 提出 “经书并授” 的主张。对 “念经不读书” 的传统习惯加以改革。自己身体力行, 刻苦学习汉文,运用汉文著述, 发表其见解。对一些经典著作删繁就简, 编写 《绥勒府》 (字法学)、《纳哈五》 (文法学)及《菲苏里》 (天方分信篇)、《穆希莫提》 (新颖捷要)、《尔姆德》 (清真玉柱) 等教材。在教学中, 以图表 “变格变位”、“歌诀” 形式, 将阿拉伯语发音时的口型、发音部位要求加以规范。并采取 “穆尔林制” 即按学生程度高低编组, 开展互教互学。运用循环记忆法即让参加晨礼的学生在伊玛目 (掌教) 背诵《古兰经》 首段经文后, 每人依次背诵一段经文, 名之 “传教”。年深日久, 使经堂教育形成从启蒙到中学、大学教育的一整套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独特而新颖, 不仅在云南独树一帜, 在全国也居领先。慕名前来求学者多达2000余人, 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缅甸等地, 达到了云南经堂教育的全盛时期。1900年因教派之争, 只身赴缅甸, 后又赴印度讲学。1903年在印度干补勒城去世。时年63岁。主要著作有阿拉伯文 《简明伊斯兰法典》、《四篇要道》、《性理本经》、《教典经注》、《阿拉伯文法》、《波斯文法》、《修辞学》 等。中文著作有 《辨理明证》、《孩听译解》, 为 《古兰经》 在中国的最早汉文选译本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