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骡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骡车分类:【传统文化】 一种用骡拉的畜力车,是我国北方传统的运输工具,清代雍正以后,北京开始流行。据《藤阴杂记》称:“京城的乘肩舆,杜紫纶始乘驴车,嗣后渐有骡车。余乙卯入都,见京官骡车多而驴车少,然帏幔朴素,且少开旁门者。今则无不旁门,而布帏渐少。”骡车分官车和市车。其中官车裹毡帷,飞檐后档用呢绒、锦锻装饰,十分华丽。其中有日后档车者,轴轮在车后部,行走平稳,比乘肩舆为快,也比驴车壮观。骡车可以远行,旧时平津之间常有骡车往来。 用骡拉的车。《太平御览》载:“蜀志曰后主刘禅乘骡车降邓艾。”可见三国时期就有骡车了。骡子是驴和马交配所生之异种,比驴大,毛多为黑褐色。寿命长,体力大,行走速度比牛快得多,自古以来一直是北方的一种主要畜力。用骡子拖拉的大车一般是两个轮子,车上无遮蔽物,所以运货载人两便。骡车可以用一匹,也可以用两三匹拖拉。骡子力大,单匹骡车就可坐十多人或运几千斤货。古驿站都备有骡车。尤其在中国北方农村骡车一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东汉末年,骡车还单指一种形状如轿的木轮车。车上支穹形布帐,旁设两辕,用一骡或两骡挽行,人要倒退进车厢才能坐在其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