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鬲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炊事器具。亦称“羞鬲”、“丰鬲”。商前期仿照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制品,其形似鼎,一般多为侈口(口沿外倾),三足空,便于炊煮加热。流行于商至春秋时期。商前期,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有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颈、短足,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扉棱。西周时还有方鬲,体为长方形,下部有门可以开合,由门内放入木炭。今故宫博物院即收有刖形奴隶守门方鬲。鬲从商后期作为礼器盛行。春秋战国墓葬中的随葬青铜鬲多以偶数组合。 古代炊具。形状似鼎,用以烹饪食物。《尔雅?释器》: “款足者谓之鬲” 。疏:“款,阔也。谓鼎足相去疏阔者名鬲” 。鬲的上部口沿外倾,下部有三个中空的足。新石器时代的鬲是陶制的,青铜器时代发展为铜制。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的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一般为短足,高颈,有附耳。除圆形的外,还有长方形的,下部有门,可以开合,由门内放进炭火加热。西周后期至春秋时代的鬲,多为折沿,无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