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惠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魏惠王分类:【文化精萃】 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子?。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魏惠王九年(前361),魏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故又称梁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具有改革倾向的公叔痤治理魏国。后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惠王因其年轻而未加任用。魏惠王六年(前364)魏国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大败于秦军。七年(前363),秦攻魏少梁(陕西韩城),被赵所救。后魏为避秦迁都大梁。十二年(前358),魏在西边界筑长城。十七年(前353),魏、齐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之战,又被齐军大败。魏惠王二十九年(前341),又发生魏、齐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之战,再次战败,且太子申为齐所俘。此后,魏国势渐衰。魏惠王为扭转局势,于三十年(前340)下求贤令,以图强国。其间,孟轲、淳于髡等先后到魏国游说。惠王曾几次会见孟轲,策问治国之道。孟轲向魏惠王建议推行“王道”和“仁政”,实行井田制。因惠王急功近利,未采纳孟轲主张。曾先后任用惠施(当时名家代表人物)与张仪为相,革新政治;又因不满而分别将他们罢黜和流逐。魏惠王在政治上既无远见,又无定识,治国无方。在位51年而无所作为,成为魏国由盛变衰的转折时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