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帝内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黄帝内经

分类:【文化精萃】

中国古代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医学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简称《内经》。现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书。作者托名黄帝,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一说战国,一说秦汉间,一说西汉初中期,实非一人一时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魏晋间皇甫谧《甲乙经?序》:“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灵枢》在唐代以前不见史志著录,一般认为就是《针经》。《内经》汇集了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更在于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成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说明。认为“阴阳者,万物之始也。”世界是物质的,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身体结构和生理运动也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人的养生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还利用阴阳五行说来说明人体各部器官的有机联系,强调五脏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各种感情都会对内脏器官产生不同的影响,从事物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中认识其规律。《素问》一书,隋代全元起曾作训解,唐王冰作注,宋高保衡、林亿等重作校正,《新校正》有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清代张志聪有《素问集注》和《灵枢集注》。

是现存最早的、最系统的医学论著。又简称《内经》,一般认为它由两部分组成,即《素问》和《灵枢经》,各包括9卷,共18卷。它的成书年代,基本上是在战国时期,也即公元前五世纪之前,即已经基本成形,但在漫长的过程中,历代医学家对它又作了一些补充、修改,所以也有人认为到西汉才完全完成。关于本书的作者,虽书名中冠有“黄帝”字样,但由于黄帝时还没有文字,所以它可能是由一些不知名的医家集体完成。总之,《内经》是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最系统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著。

《素问》9卷,共八十一篇。其内容主要论述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养生原则、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阴阳五行、脏腑学说、各种治疗原则及方法如针砭、灸法、按摩、汤剂醴醪(药酒)、温熨法、诊断法包括色诊、脉诊、问诊、疾病转归及死亡征兆、病症的辨证规律、主要病症的病候及其针治方法。包括热病、疟症、厥病、风症、痹症和奇病、全身孔穴的名称部位及针刺的手法等等。《灵枢经》也是9卷,古代又将其直称《九卷》,也称为《针经》,是一部专门论述针灸学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细论述了针灸的各个方面,包括俞穴的各种机能、名称、针刺各种手法,人体经络包括十二正经、经别、经水、经筋、体表量度、灸法、二十五种人体类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总之,《内经》做为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理论性著作,它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内容广泛,涉及基础理论问题如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学说,也涉及现代医学中关于人体发育、生理、解剖、治病原则、时间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内容。《内经》中整体观念及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特别突出的。如书中把人体看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与自然界的各方面保持协调;而且还把人体内外各部分,也看成一个整体,也必须保持协调。认为失去协调的人体,将是一种病态;而治疗的目的也就在于调整人体机能,使其恢复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内经》中已经提出人体血液具有在脉管内不停地流动,而且是“如环无端”的循环状态,这被世界科技史学界公认为是血液循环概念的萌芽。其他如体内各脏器的解剖结构,以及放腹水术、灌肠法、物理疗法等内容,在世界医学史上,都属于首次记载。

《内经》问世后,一直是中医学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著作,从公元六世纪隋?全元起开始注《素问》起,历代医家不断出现,从不同角度进行整理、诠注、节要、译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及唐?王冰、宋?林亿等人先后校注的《黄帝内经重广补注素问》,明?张景岳的《类经》则是对《内经》重新编次、学术价值较高的注本。

书名。简称《内经》。中国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借黄帝与岐伯、雷公答问写成,故名。原作者不可考。今本《素问》二十四卷,《素问》遗篇一卷,《灵枢》十二卷,题为唐启玄子王冰注,宋林?等校正,宋孙兆重改误,遗篇为宋刘温舒原本。《素问》注解有唐王冰注本、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注解有宋史崧《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枢》。《黄帝内经》包括许多战国时的材料,西汉时最后成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类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包括《素问》、《灵枢》二书。传至唐代已残缺窜乱,“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篇并吞而都为一目,或多问无已而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方世阙”(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序》)。冰访求十二载,于其先生郭斋堂处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大论”诸篇,成二十四卷本。此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就脏腑、经络、病因、诊法、医则、针灸、方药各方面对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有系统论述,奠定了中国医学理论基础。《灵枢》在经络、针灸方面内容更为丰富翔实,有《针经》之称。此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有机统一的,支配自然界的规律同样也支配人,贯穿着天人相应、天人一体的观念。把诊病方法总结为望、闻、问、切四字,主张“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素问?阴阳应大象论》),特别重视脉搏信息对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意义。认为人体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结构,每一局部都受整体的制约,提出医学领域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治本与治标、正治与反治等一系列对立观念,强调因人、因病、因时、因地辩证施治。《黄帝内经》的这些基本观点表现出中国医学理论的独有特色,与汉代哲学思想相应,并影响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