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黑釉分类:【传统文化】 宋瓷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系以铁作主要呈色剂,将含铁5―6%左右的釉料施于瓷器坯体,经高温焙烧而成。因釉面呈黑色光泽,故名。最早出现于东汉,东晋及唐代均有烧造。宋代南北瓷窑大量生产,工艺臻于成熟。因“斗茶”风行,黑釉主要用于碗、盏一类茶具,釉的质地和装饰经特殊加工处理,有的色泽变化万千,有的呈现出不同形式的结晶,有的烧制出树叶或剪纸纹样,皆具独特风格。如以福建建窑为代表的兔毫盏,在绀黑发亮的釉面上并排闪现银色光泽细条纹,垂流自然,状如兔毛,与色地两相对照,显得非常明朗。福建地区及河北定窑、河南鹤壁窑、山西临汾窑等烧制的油滴结晶,乌黑的釉面上呈现银灰色金属光泽小圆点,在日光照耀下闪烁生辉,晶莹透亮。江西吉州窑的玳瑁盏,以黑、黄等色交织混合在一起,有如海龟色调,滋润自然,釉面色泽变化极为丰富;又创烧木叶贴花和剪纸漏花,形简趣浓,耐人寻味,在宋代黑釉瓷器中自成一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