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质量renkou zhiliang即人口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人口质量的高低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为,人的体质受食物构成、运动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制约,人的智能和品德受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道德水平的影响,人口质量高,反映社会发展水平高,人口质量低,反映社会发展水平低。而人口质量的高低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口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人口质量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的素质,二是后天的训练。提高人的先天素质的办法是实行优生,克服不利遗传基因的流传,选择优良遗传基因流传后代。搞好后天的训练就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知识和道德水平。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核心内容。特别在现代社会,人的能力大小,主要不在于体力的强弱,而在于知识水平的高低。 人口质量见“人口学”中的“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又称“人口素质”。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反映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其指标很多,如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熟练劳动者的比重等。衡量人口质量的高低,主要以是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标准。 人口质量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亦称人口素质。 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有多方面的质的规定性,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其质的规定性也有不同的内容。人口学所讲的人口质量,一般指的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它反映了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人口发展过程是社会的历史过程和自然的生理过程的统一,人口质量相应地也有社会和生物两重性,但最基本的是社会素质。人口的思想素质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传统习惯等,要受人们的社会存在,特别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在阶级社会中,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与人们接受教育训练程度有关,要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为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决定。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社会生产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医疗卫生发展的状况有关,同时也受一定的生产方式制约的分配方式所决定。人口质量还有生物属性的一面。如人的体质与智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它是人口质量发展的自然基础,社会因素则是人口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反映人口质量的指标很多,例如: 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 儿童智力水平; 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 熟练劳动者的比重等。衡量人口质量的高低主要以是否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标准。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质量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很缓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为人口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迅速提高。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大批劳动人民处于贫困和愚昧的状态,人们精神生活贫乏,吸毒、犯罪、自杀、精神失常等社会问题有增无减。人口质量不断提高的客观趋势同限制人口质量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存,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人口质量问题上的表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不仅在客观上要求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且也提供了保证人口质量不断全面发展的客观可能性。恩格斯讲过:“摆脱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框框的社会” 将“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35页)列宁也指出,共产主义社会: “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受到全面训练的人 。”(《列宁选集》第4卷,第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