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茱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茱萸fructus evodiae祛寒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吴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officinalis(Dode) Huang及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将近成熟的果实。生用或制用。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肾、脾、胃经。功能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主治:❶脾胃虚寒,与党参、生姜、大枣配伍,如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officinal evodiaEvodia rutaecarpa,别名石虎、吴萸。芸香科吴茱萸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染色体数2n=72。高3~10m。小枝紫褐色,被锈色长柔毛,裸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6~15cm,背面密被长柔毛,有粗大腺点;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花期5~6月。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果期9~10月。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气侯,不择土壤。多用扦插、埋根及分蘖法繁殖。 吴茱萸为云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助阳止泻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吴茱萸medicinal evodia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芸香科,吴茱萸属。落叶小乔木,高5~8m。小枝紫褐色。裸芽。植物体被锈色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锯齿,叶下面有粗大腺点。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单性异株,5出数。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无喙。种子黑色,球形,有光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生于疏林及林缘旷地。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果入药,能解毒、止痛、散寒。叶可提芳香油或作黄色染料。 吴茱萸芸香科。落叶小乔木。叶对生,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有透明腺点。嫩枝和叶均有软毛。夏季开花,圆锥花序,绿白色。果实裂开,红紫色。中医学上以未成熟的果实入药,性热、味苦辛,有毒,具有温中止痛的功能,主要治疗腹痛、胃寒疼痛、疝痛、呕吐稀涎、泄泻等症。主产新晃、攸县、湘乡、龙山等地。新晃茱萸色碧绿,颗粒饱满,香气浓烈,以质优行销省内外。湖南现年产吴茱萸20~55吨左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