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集体农业贷款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2.集体农业贷款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的巩固与发展,从1953年开始发放集体农业贷款。“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农业贷款增加较多,但用途单一,管理不善,用于自给性生产较多,效益不佳。从80年代开始,逐步转向了以商品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依据的正确轨道。1986年开始发放“农业延伸性”贷款,支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使一批淀粉、酒精、饲料等粮食转化项目投入生产。90年代,伴随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发放农业技术改造,种养业、开发农业、两机更新、水田开发、林业专项、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科技开发、能源开发、土地治理开发、大中城市副食品基地建设、边境少数民族建房、华侨农场等一系列专项贷款,以及外资贷款,外资配套人民币贷款等(表2-2-6)。 表2-2-6 1953—1990年集体农业贷款 单位: 万元
(续)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