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格解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格解体

是一种对自我和现实的不真实的感觉。1873年克里斯查伯最早描述了这一心理异常症状。1898年L·杜加斯首次应用了人格解体这一术语。人格解体包括对周围现实的不真实感觉,又称为非现实感。病人觉得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事物变小、变大、变远、变近,仿佛世界是虚无飘渺的,这种感觉也称为“现实解体”。人格解体还包括对自我的不真实感觉,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属于狭义的人格解体。病人觉察不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或自我存在,病人感到自己躯体个别部分发生变形、分离、空虚等,这种现象也叫“躯体解体”;有些病人感到情感体验丧失,不能哭笑,不能爱恨,这种病症称为“情感解体”。人格解体的症状时间有长有短,有时几分钟,有时则几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本病多见于抑郁症,有时也可见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官能症。颞叶癫痫症、中毒性精神症、器质性精神病都可伴发人格解体。(许 燕)恋父情结现象 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S·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同男孩一样,首先把直接照顾她们的母亲当作爱的对象。当女孩发展到生殖器阶段时(大约4—6岁),已意识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充满了对男性的羡慕,女孩这时认为是母亲使自己没有阳具,开始埋怨母亲,妒忌母亲占有了父亲。她们放弃了对母亲的爱而爱恋起自己的父亲来,企图取代母亲的位置。女孩的这些情感和观念就形成了伊莱克特拉情结。这一情结的命名是用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命名的。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虽然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女性中存在有阳具羡慕的心理现象,但不能说是女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8: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