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仁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8 仁学清代谭嗣同著,共二卷,1896年成书,1899年始刊于《清议报》。集中反映谭嗣同的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思想。书中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成果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社会学说,结合中国儒、道诸家和佛学华严宗、禅宗、唯识宗思想,熔为一炉,构成一个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开头提出界说27条,为全书纲领。用当时物理学上通行概念“以太”解释仁,提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并说“仁以通为第一义”。所谓通即指“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通即可实现平等。据此批判封建专制和传统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号召冲决“网罗”。提倡变化日新,破除一切不通、不仁,实现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伦理原则。提出君为民所共举,要为民办事,反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提供理论根据。还提示人们用“循环无端,道通为一”为指导,来领悟《仁学》的精神实质。主张破除对待,以泯灭差别,有相对主义倾向。此书编入新版《谭嗣同全集》。 185 仁学清末政治哲学著作。谭嗣同著。其内容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经济、政治、哲学、社会学说,结合中国传统的儒、道诸家思想及佛教华严宗、法相宗思想,构造成庞杂的思想体系。在伦理上,本书以“仁为天地万物之源”,“仁以通为第一义”,“通之象为平等”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出以“仁—通—平等”的公式作为普遍准则,并抨击封建伦理道德纲常为社会的“网罗”,提倡变化日新,尽破一切“不仁”、“不通”的黑暗道德局面,以达“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和“人我通”,建立新的伦理道德准则。本书在政治伦理上,提出君为民所共举,君要为民“办事”的政治道德准则。本书对清末伦理思想大变化有过一定影响。 仁学清末维新派哲学著作。二卷,五十篇。清末谭嗣同著。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参加了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被害。死时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仁学近代谭嗣同著。二卷五十篇。以“以太”释“仁”,断言“仁为天地万物之源”,“仁以通为第一义”,认为“通之象为平等”,而“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通则仁”。以“仁—通—平等”的公式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法礼教,号召冲决罗网,提倡变法日新。强调君为民所共举,君要“为民办事”,主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成书于光绪十二年,光绪二十五年刊行于《清议报》。后编入《谭嗣同全集》,为较为完备之版本。 仁学中国近代谭嗣同主要著作,一名“台湾人所著书”。成书于1896年,分上下两卷共五十篇,篇首有仁学界说二十七条。书成后自藏其稿,以副本交梁启超,1899年由梁写《仁学序》,始刊于日本出版的《清议报》。以后各刊本,内容与章节略有差异。1981年中华书局收入《谭嗣同全集》时,经校勘辨证,较为完备。该书集中反映了谭嗣同的哲学观点和政治伦理思想。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经济、政治和社会学说,结合中国传统的儒、道诸家思想和佛教华严宗、法相宗思想,熔铸成庞杂的体系。书中论述了“性一以太之用”的自然人性论;提出“仁——通——平等”的人权观,认为“仁以通为第一义”,“通之象为平等”, “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通则仁”;猛烈抨击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纲常名教,提出“冲决网罗”的口号,要求变化日新,尽破一切“不仁”、“不通”的黑暗局面,以达“中外通”、 “上下通”、 “男女内外通”、“人我通”,实现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在人生态度上崇动斥静,尚奢抑俭,赞扬墨家学派“摩顶放踵”的献身精神,以“杀身灭族”的无畏精神激励人们去反对封建统治,投身救亡图存、维新变法。该书由于受儒道家和佛教影响,表现出过分夸大主观精神和伦理道德作用、宣扬相对主义等倾向。 仁学哲学著作。清谭嗣同撰。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分自序、界说和一、二两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变法思想。(1) 作者从中国 “仁”字的文字学意义出发,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所以说: “仁以通为第一义”。他以 “中外通”反对闭关自守,以“上下通、男女内外通” ( 《仁学界说》) 反对封建礼教等级制度,从而企图冲破一切封建网罗。(2) 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变化日新观点,论证变法的必要性。他说: “德之宜新也,世容知之,独何以居今之世,犹有守旧之鄙生,断断曰不当变法,何哉?” 他认为,作为世界本体的 “以太”具有自己运动的能力,因以 “成乎日新之变化”。所以他认为那种主静之说是致亡之道,“顾哀中国之亡于静”( 《仁学一》十八、十九)。(3)痛斥君主专制,提倡民主:“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他认为“君末也,民本也”,人臣 “只有死事的道理,决无死君的道理。” ( 《仁学二》三十、三十一)但由于作者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把仁和以太说成 “唯识之相分”,因此其“冲决网罗”就变成头脑里的 “造反”: “然真能冲决,亦自无网罗; 真无网罗,乃可言冲决。故冲决网罗者,即是未尝冲决网罗。” ( 《仁学序》) 而他宣扬华严宗“一多相容”、“三世一时” 的相对主义,也大大削弱了其哲学思想的战斗性。从1899年1月起,分别在日本出版的 《清议报》和上海出版的《亚东时报》上陆续发表,收入中华书局1981年版《谭嗣同全集》增订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