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仇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50 仇英1493—1560左右,为清王时敏考

字实父、号十洲。明代画家。太仓(今属江苏)人。后移居苏州。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工匠出身,师事周臣,工写山水、人物、仕女,格力不逮。画风近院体,创作严谨,技法精湛,得文徵明等名家赏识,声望日增。所作青绿山水,繁华富丽,细润典雅,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明董其昌谓其是“赵伯驹后身”。亦善鸟兽、舟车,皆秀雅鲜丽。兼善水墨,取法李唐,笔法劲健。晚年客于收藏家项元汴处,临摹历代名迹,落笔乱真。传世画迹有《莲溪渔隐图》(藏故宫博物院)、《右军书扇图》(藏上海博物馆) 等。

仇英?—1552

明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移居吴郡(苏州)。彩绘漆画工出身。绘画初师于周臣,后因文征明提携而逐渐成名。以卖画为生。善于画山水、人物,尤长于仕女。技术娴熟,临仿古画几可乱真。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画风精工艳丽。山水师法赵伯驹、刘松年,赋色浓艳,刻画细致。人物师法唐人,雍容华贵。晚年客居收藏家项元汴处,临仿历代名迹。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吴门四家”。清初,仇英的部分作品流入日本。朱舜水于明末避居日本,曾带去仇英《博古图》。仇英之女,号杜陵内史,亦擅画。

仇英约1502—1552Qiuying

明代画家,吴门画派之一。字实父,号十洲,原籍太仓,后移苏州。是个由工匠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年轻时拜周臣门下学画,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以工笔重彩为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真确,色调淡雅清丽,具有文人画的笔致墨韵。兼作水墨写意,风格清劲潇洒。仇英的《桃源仙境图》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居环境。远处峰峦起伏,白云缥缈,楼阁半隐半现,点缀得如仙若幻,近处奇松倚斜虬曲,古藤盘绕,三个白衣人临流而坐,虽然人在画中比例不大,但由于色彩衬托,使得人物非常突出。通幅是大青绿,色彩艳丽而深重。仇英的传世作品还有《柳下眠琴图》、《玉洞仙源图》、《中兴瑞应图》、《莲溪渔隐图》等。

桃源仙境图 仇英

仇英约1509—约1552

明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居于苏州(今属江苏)。初为漆工,后改学画。精研历史上绘画风格和技巧,既工设色,又善水墨和白描,能运用不同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所作人物、山水等,结构准确,讲究法度,意境简远,工巧入神。精于摹古,以卖画为生。与沈周、唐寅、文徽明合称“明四家”。代表作有《梅石抚琴图》等。

仇英1502—1552

明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江苏太仓人,久居苏州。原为漆工,后学画。善绘山水、人物,富丽而温雅,画风精工艳丽。尤长于仕女,妍丽而不俗媚,人物衣纹精细而流畅,粉黛钟灵,窈窕翱翔,为明代工笔之杰。善临摹唐宋名家画品,落笔能乱真。《竹院品古》为其精写人物之代表作,翠竹林前围屏上画有花鸟、山水屏画,有二人坐竹椅鉴赏桌上古画册,二女供手侍立、秀丽端妍、尤富神采,此为“画中有画”之佳作(见彩页插图)。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吴门四家”。有《秋江待渡画》,《桐荫清画图》(绢本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阁画》(绢本设色藏上海博物馆)等传世。

仇英

明代画家。约1482年生,1559年去世,一说1493年生,1560年去世。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擅画山水、人物,尤精仕女,与文徵明、沈周、唐寅合称“明四家”。1531年作《溪山仙馆图》。1532年作《援琴高山图》。1540年作《设色双骏图》。1542年作《换茶图》、仿作《清明上河图》。1544年作《上林出猎图》。1545年作《瀛州春晓图》。1548年作《云溪仙馆图》。1550年作《仙山楼阁图》。1552年作《浔阳送别图》轴(33.6cm×399.7cm)。《玉洞仙源图》轴(169cm×66.5cm)。《人物故事图》册,共10页(41.1cm×33.8cm)。《柳下眠琴图》轴(176cm×90cm)。《松溪论画图》轴(60cm×105cm)。《桃村草堂图》轴(150cm×53cm)。《桃园仙境图》轴(175cm×66.7cm)。《松溪横笛图》轴(116.4cm×65.8cm)。《松溪高士图》轴(164.5cm×87cm)。《停琴听远图》轴(112.5cm×43cm)。《双勾兰花图》册页(38.9cm×34.3cm)。《修竹仕女图》轴(88.3cm×66.2cm)。《临萧照瑞应图》卷(33cm×723cm)。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