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仙人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仙人洞仙人洞是庐山的著名景点,位于锦绣谷南端的鹗盅下。仙人洞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传说吕洞宾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每当云雾缭绕之时,洞内仙气飘飘。清代时这里被改称为仙人洞。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使仙人洞名扬四海。 仙人洞位于庐山牯岭街西两公里处锦绣峰侧。因其地岩石参差,状如手指,原名“佛手岩”,洞口有南宋宝祐三年(1255)“佛手岩”石刻。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为道观,祀吕洞宾,故称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原有纯阳殿及吕洞宾像。殿后岩洞深处有“一滴泉”,清冽纯洁。此泉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千年未涸。泉边岩壁上有“洞天玉液”等题刻。洞外一米即为悬崖。左侧一巨石凌空,名蟾蜍石,上刻“纵览云飞”四字。著名的庐山石松卓立于石隙,是观赏“乱云飞渡”的佳处。洞北有荒径,竹林深杳,名仙路,有崖石突出,为访仙台遗址。台后石上镌有“竹林寺”三字,传说中“有影无形”的“竹林隐寺”即此。徐霞客云:“竹林为匡庐幻境,可望不可即;台前风雨中,时时闻钟梵声,故以此当之。” 仙人洞又名崔仙洞,传为吕洞宾、崔子颜等人修炼成仙之地。位于巢湖市南银屏群峰的八仙山下,滨临巢湖,距市区15公里。 仙人洞位于花垣县吉卫镇境内。洞长600米,高40米,宽10米,可容纳百人。洞内石床、石桌、石笋、石柱分布其间,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有小溪自洞中流出。在离洞700米处有一座因岩石塌陷和溶蚀现象所形成的巨石拱桥,横卧于溪流上,长20米,宽2.7米,高约17米,名仙人桥。相传明道士张三丰曾修道于此,书有 “仙人洞”三字。 仙人洞位于龙山县白羊乡浦家河村。2002年发现。大型岩溶洞穴。洞内纵深通道长约5公里,主要由3个支洞和若干小洞组成。大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洞中石柱林立,钟乳浮悬,石柱、石笋、石林、石幔、石花流光溢彩,姿态万千,状人状物,惟妙惟肖,有观赏价值的景观约300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