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史为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以史为鉴隋朝末年,各地武装割据势力日益壮大,原为隋朝官吏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也起兵太原,投入了隋末逐鹿之战。在短短的几年间,李渊父子迅速平定了各地豪强,使宇内大定,四海为一,建立起李唐王朝,在这场战争中,李渊、李世民父子亲眼所见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深知平民百姓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同时,他们也目睹了隋朝统治者“穷奢极侈”、“徭役不息”、“穷兵黩武,干戈不戢” 而导致国破家亡这一现实。所以在建国之初,特别注意吸取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引以为戒。李世民常以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贞观政要》卷1) 来告诫群臣与诸子,“动静心思隋氏,以为鉴” ( 《贞观政要》卷8)。并针对隋末繁重的徭役,采取了 “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的施政方针,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能够获得一部分土地,并在男耕女织、发展社会生产的基础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其次,唐太宗还注意选清廉的官吏担任要职,注重听取臣僚的意见。魏征便因屡提不同意见得到重用。魏征死时,李世民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亲制碑文。并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 朕亡一镜矣!”(《资治通》卷196) 由于唐初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有针对地采取 一系列措施,使唐朝在建国后不久,便稳定了全国秩序,恢复了社会生产,迎来了奠定唐朝三百年基业的 “贞观之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