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一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高一涵1885~1968原名永浩,别名梦弼、涵庐。1916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法系。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编译委员、讲师、教授,武昌中山大学教授兼法科委员会主委,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委员会主委,上海法政大学、吴淞中国公学教授,社会科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两湖监察使,甘宁青监察使等职。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副主委。学识渊博,曾和李大钊同办《晨报》,与陈独秀同办《新青年》、《每周评论》,与章士钊同办《甲寅月刊》;与李四光、丁西林等同办《现代评论》;与胡适同办《努力》周刊。著作有《政治学大纲》、《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言官制度变迁史》,译著有《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杜威哲学》等。另著有诗集《金城集》。 高一涵1884—1968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六安人。民国初年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任《晨钟报》、《甲寅日报》、《每周评论》编辑。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参与编辑《新青年》。1927年后,历任武昌中山大学教授、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系主任和社会科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西湖监察使。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南京市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民盟江苏省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著有《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内阁制度的改革》、《金城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