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价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价值jiazhi

参见“商品二因素”。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二因素之一。各种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价值

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实际用途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例如,肉、食、蛋、菜能满足人们吃的需要,艺术品能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它们都是有价值的。价值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离开了这种关系,就无所谓价值。可见,所谓价值,是指这个事物对人们、对社会有无用途,能否满足需要而言,并不是指它对自身有什么意义。任何事物如果丧失了某种实际用途,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它就没有价值。

价值

通常是指事物的用途和积极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讲,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用以表示事物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作用和意义。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和外界事物打交道,目的是为了把实践对象改造成为能够满足人所需要的事物。人与客观对象之间的这种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对应关系,就是价值关系。所以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和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需要是主体的内在价值尺度,它决定主体的价值取向。因此,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实质上就是主体内在价值尺度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改造和利用的性质和水平,又必然会受客体属性和特征的制约。价值关系具有多种形式,价值的含义也是多方面的,如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道德价值,等等。伦理学所讲的价值是指道德价值,即一定的道德现象(包括道德活动、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对于主体(包括人类、阶级或集团、个人)所具有的伦理作用和道德意义。道德价值同样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从本质上讲是社会道德关系的表现形式。它标志着人们行为及其后果对于他人、对于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凡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道德的价值,人们便会给予“善”的评价;反之,凡是违背社会道德要求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具有道德的价值,人们则会给予“恶”的评价。在阶级利益对立的社会中,道德价值也不可能不带有阶级的烙印。

价值

指一种文化内的期望标准,它是社会成员判断善恶、美丑、是非、合适与不合适等问题的原则,它帮助人们作出选择或决定。价值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的重要的部分有关,而不侧重于社会生活的琐碎细节。价值本身不是具体的目标,而是人们用以判断目标的标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一个社会群体认为是理想的东西,对于另一个社会群体来说,可能是不理想的。价值还可以看作一个社会或文化回答一些基本的社会问题的原则。如对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不同的社会或文化有不同的回答。一种社会可能采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原则,另一种社会则可能主张在一切方面都服从自然规律的价值,还有 一种社会坚持支配,主宰自然界的价值原则。一个社会所赞同的一组相关价值叫“价值系统”。它是一种文化系统的基础,或一种“文化精神”。

价值

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将价值理解为形式与秩序。它既不是自然科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所研究的具体事物,也不是作为形而上学对象的实体,而是主体所具有的、作为一切知识的标准的普遍正当性规范。文德尔班特别强调价值的主观性,认为价值完全取决于主体的情感与意志,因此只同人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有关。他依据主观主义的价值论,断然否定哲学同自然科学的联系,认为在价值的世界里,主体如何评价对象,与事实本身的特性无关,只需遵照评价法则行事。他还进一步区分了特殊价值和普遍价值,认为前者是心理学的对象,后者才是哲学的对象。
李凯尔特作为文德尔班的后继者,也把价值视为哲学中的基本范畴。他认为价值是区分自然和文化的标准,只有文化才能用价值观点衡量。价值也是历史学家选择史料的标准,历史事件的本质性及意义都要用价值来确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