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藤博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藤博文1841—1909Yitengbowen近代日本政治家。出身于长州藩下级武士。幼名俊辅,号春苗,曾多次改名, 有多种化名。早年师从著名攘夷论者吉田松阴,追随高杉晋作、木户孝允等参加“尊王攘夷”活动。曾短暂留学于英国。参加过1864年四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事件的调解。在倒幕和建立新政府的过程当中出过力。明治初年任对外事务员,开始外交官生涯。之后,历任参与、外国事务局制事、兵库县知事。1869年调任大藏少辅, 后赴美短期考察, 回国后任工部大辅。1871年任岩仓使团副使出使欧美。支持大久保利通的 “内治优先说”,出任参议兼工部 卿。1878年大久保被暗杀后接任内务卿, 权势日趋显赫。自1881年起,成为政府中心人物。1882年受朝廷委派赴欧考察宪法, 回国后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主持制订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在法律上完善了近代天皇制。1885年着手进行废除太政官、建立内阁制度的官制改革, 同时任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和枢密院议长, 组成了第一次伊藤博文内阁(1885年12月—1888年4月)。此后,在1892年8月—1896年8月, 1898年1月—6月, 1890年10月—1901年5月还曾三次组阁。1890年任第一届议会贵族院议长。1900年成立宪政友会,任总裁。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策划者。1895年在日本马关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5年任特派全权大使赴朝鲜缔结《日韩条约》,使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1909年任朝鲜总监。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伊藤博文和朝鲜李朝王子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首相。日本长州(今山口县西北)人。德川幕府末期长州藩士出身。咸丰九年(1859年)起参加“尊王攘夷”运动。同治二年(1863年)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从事倒幕运动。七年任明治政府“征士参预”(处理外交事务)、兵库县知士等职。后因建议废除封建制度,遭藩士迫害,遂辞职至东京。九年后历任财政少辅、民政少辅、参议兼工部卿、内务卿等职。光绪八年至九年(1882—1883年)赴普鲁士研究宪法,归国后着手改革内阁制度和宫廷制度,并致力于订定日本宪法。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四任首相。十四年起三任枢密院院长,成为侵略中国和朝鲜主要人物。二十年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夺取中国领土台湾,自任台湾事务局总裁。三十一年(1905年)迫使朝鲜签订《日韩协约》,后为第一任朝鲜总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死。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首相、政治家、外交家。早年参加倒幕运动。1882年赴欧洲考察。回国后参与拟订帝国宪法。1885年任第一届内阁总理,掌握日本内政外交实权。1892年第二次组阁,任内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8、1900年又两次组阁。1905—1909年任韩国总监。加深朝鲜殖民地化。为朝鲜爱国者安重根枪杀。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政治活动家。生于长州藩一武士家庭。1863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力主日本开国,积极参加尊王倒幕运动。明治政府建立后,多次赴欧美各国考察。1860年,负责起草明治宪法。四任内阁首相 (1885—1888、1892—1896、1898、1900—1901),四任枢密院议长 (1888、1891、1902、1909)。1900年创立资产阶级政党政友会,自任总裁。执政时,力图修改欧美列强对日不平等条约,收效甚微。鼓吹日本做东洋之霸主,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5年,逼迫朝鲜政府签订《日朝保护条约》。次年,任日本驻朝鲜第一任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青年安重根当场击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