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优生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优生学优生学是在社会的控制下,全面研究并改善人类后代的遗传素质,从而使后代在智力和体力上得到不断的改善。它是一门自然科学。优生学的创始人是高尔顿。他在1865年发表的《遗传能力及性格》一文中,就提出了选择配偶、淘汰劣种、繁殖优秀,以改良人种的学说。而研究进化论的达尔文也曾同高尔顿共同探讨优生学理论。100年前,优生学处于草创阶段。到了20世纪初,出现了国际性的优生运动,开始流行于英、美两国,其后风靡德国。1960年,斯特恩将优生学划分为“积极优生学”和“消极优生学”。前者研究的是优秀的扩展;后者则是劣质的消除。遗传学家们曾从积极优生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优生的措施。例如美国某医学中心就征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精子建立精子库,并给需要的妇女进行人工授精。另外,许多科学家还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人胚体外培养、遗传工程及人的单性繁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消极优生学又称预防优生学。目前很多消极优生措施被广泛采用并获得很大进展。例如,不少国家制定了优生法,对结婚生育年龄、婚配关系、婚前健康检查和特殊处置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今,我国各大城市也相继建立了遗传咨询门诊。可以肯定,这一机构的设立对预防和发现遗传病,阻断遗传病的延续,提高我国人口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预防和发现遗传病,阻断遗传病的延续也是优生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优生学研究实现优生的一门学科。优生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口遗传学。它的措施涉及多种影响婚姻和生育的社会因素,如宗教、法律、经济政策、道德观念、婚姻制度等。它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是英国学者高尔顿首先提出并奠定基础的。他主张通过选择性的婚配来减少不良遗传素质的扩散和劣性个体的出生 ,以便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口群体遗传素质的目的。后来,人们又将优生学分为积极优生学和消极优生学两部分。前者指选择优良素质婚配,后者指限制不良因素者生育。1960年,斯特恩对优生学的两部分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分别改称为演进性优生学和预防性优生学,明确提出前者的目的是促进人群中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增加;后者的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人群中产生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的频率。1979年,巴杰马特又提出所谓“新优生学”,主要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优生学的内容包括:基础优生学、社会优生学、临床优生学和环境优生学四个部分。 优生学英国科学家高尔顿(F.Galton,1822—1911)于1883年提出。本意是在社会的控制下,全面地研究能改善或损害后代遗传素质的办法,使后代在智力和体力上得到不断的改善。现为用遗传学原理研究人类遗传素质本身及环境因素对遗传素质的影响以改善人类素质的学科。 优生学见“人口学”中的“优生学”。 优生学作为高等生物的“人”,有人的生物属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人”,有人的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将同人类的存在共始终。优生学是研究人口质量的基础科学,只限于研究人的生物属性。何谓优生学?应用遗传学的原理,主张用“繁殖优秀者”的手段来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从而提高人口质量的一门科学叫优生学。创立者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遗传学是优生学的理论基础。优生学的研究目标有二,一是减少乃至消除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出生,称预防性优生学又名消极优生学,一是增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个体的繁衍,称演进性优生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