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伦理学与语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伦理学与语言美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斯蒂文森的伦理学著作。全书除“序言”外,共分三部分,15章。第一部分,1—3章,主要阐述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确立了研究的重点;第二部分,4—10章,解释和论证了分析的两种模式,着重说明了伦理学的定义性质和方法等;第三部分,11—15章,运用上面的理论框架解释了伦理学中的其他理论问题。全书主要探讨了道德分歧的性质,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以及规范判断的论证方法等三个问题。此书所阐述的理论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从情感意义上分析道德术语,即认为道德判断之所以与科学判断不同,就在于它具有科学判断所不具有的情感意义;二是伦理学分析必须深入到人们的现实道德情境中,研究道德论争的性质、意义和功能,间接地帮助人们达到道德观点的一致。这两个原则决定了该书的理论结构和论述重心。它在1944年出版后,在世界各国伦理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批判家称为本世纪继G·穆尔的《伦理学原理》之后,元伦理学中最富于创造性的著作,是对伦理学的情感理论的最彻底最精确的系统阐述和研究,成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等不同学科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中文本由姚新中、秦志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