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伯恩施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伯恩施坦1850—1932BoenshitanEduardBernstein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修正主义的鼻祖,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生于柏林一个犹太血统的工人家庭。因家庭生活贫困,中学毕业后自谋生路。在银行当了12年学徒和职员。1872年加入社会民主工党。1878年前往瑞士,作该党党员、改良主义者赫希伯格的私人秘书。镇压社会民主党人的“非常法”颁布后,与赫希伯格、施拉姆合写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提出放弃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鼓吹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他们因此被称为“苏黎世三人团”,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严厉批判。伯恩施不得不向马克思当面认错。1880年在苏黎世出任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主编,1888年随报社迁居伦敦。逐渐取得了恩格斯的信任,在恩格斯的帮助指导下,把报纸办得生气勃勃,他被选为遗嘱执行人。恩格斯逝世后,公开“修正”马克思主义。反对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崩溃的理论,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进行社会改良,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公式。1899年写了《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展开全面进攻:在哲学方面,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历史宿命论”;在经济学方面,否认剩余价值学说,并认为垄断消除了经济危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通过阶级合作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5次代表大会(1898—1903年间)受到批判,仍顽固坚持修正主义观点和立场。获得各国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拥护,成为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1901年从伦敦返回德国,此后,多次当选为帝国国会的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国会投票赞成军事拨款,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后观点有所变化,改为投反对票,与社会民主党国会党团多数派对立。1917年退出社会民主党,与考茨基建立“独立社会民主党”。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持支持和合作态度,一度出任财政部官员,仇视攻击俄国革命和苏俄。1919年退出独立社会民主党,重新加入社会民主党。 伯恩施坦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派领袖,修正主义鼻祖。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起同马克思主义决裂,在《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中提出“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修正主义公式,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要“批判马克思的学说”、“纠正”马克思的错误。在哲学方面,用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用平静的进化论和折衷主义代替革命的辩证法。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是“独断主义”,是把人仅仅看作历史力量的活的体现,辩证法是“马克思学说中的叛卖性因素”,是妨碍对事物进行正确推理的陷井,它使人陷入“概念的自我发展的圈套”。主张通过民主改良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改造。参见“历史”中的“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1850—1932Eduard Bernstein德国社会民主党及第二国际右派首领。1872年参加社会民主党。曾与赫希伯格、施拉姆组成苏黎世三人团,宣扬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恩格斯逝世后,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过时”。在《崩溃论和殖民政策》(1898年)一书中,提出“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观点,并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由此被称为修正主义的鼻祖。代表作为:《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参见“哲学”中的“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伯恩施坦 (1880—1968),前苏联数学家,生于敖德萨。1899年和1901年先后毕业于巴黎大学和巴黎工科大学。1904年获数学博士学位。1907—1941年在哈尔科夫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和列宁格勤综合科技大学任教。1935年后一直在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25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1929年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还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和其他许多外国学会会员。 伯恩施坦1850—1932第二国际右派首领,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生于柏林一犹太血统工人家庭。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78年流亡瑞士苏黎世,任《社会科学年鉴》编辑。次年,同赫希伯格、施拉姆结成“苏黎世三人团”,发表《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回顾》的反党纲领。1881—1890年任《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曾捍卫过党的原则。恩格斯逝世后,1896—1897年在《新时代》上著文,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1899年写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上系统地反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 “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公式。第一世界大战期间,支持德国的对外侵略政策。十月革命后,反对列宁和苏维埃政权,导致第二国际的破产。晚年孤独悲观,1932年12月18日去世。 伯恩施坦伯恩施坦 (1880—1968),前苏联数学家,生于敖德萨。1899年和1901年先后毕业于巴黎大学和巴黎工科大学。1904年获数学博士学位。1907—1941年在哈尔科夫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和列宁格勤综合科技大学任教。1935年后一直在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25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1929年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还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和其他许多外国学会会员。 伯恩施坦德国政治理论家。1850年1月6日生。1866年至1878年在银行当学徒和职员。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爱森纳赫派)。1881年至1890年任该党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编辑。1896年至1898年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开修正马克思主义。1899年出版《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全面形成自己的修正主义思想体系,即伯恩施坦主义。1902年后长期担任德国国会议员,支持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十月革命持敌视态度。1932年12月18日去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