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余栋臣起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余栋臣起义

清末四川大足县人民反洋教的起义。十九世纪末,外国传教士在四川大足县横行霸道,广大群众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仅大足县龙水镇天主堂自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就三次被毁。同年七月(1890年8月)余栋臣第三次打教堂时发布檄文,痛斥传教士“无法无天”的侵略罪行,揭露官绅为虎作伥,深得群众拥护。光绪十八年斗争失败后,他率余众转移到西山坚持斗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1898年3月)余栋臣被捕,解送荣昌县监禁,被唐翠坪、张桂山等数百人劫狱救出,返回龙水镇再度起义。不到十日,起义队伍发展到六千余人。同年六月捕捉法国教士华芳济,当众宣布洋人包揽词讼、欺压群众、奸污妇女等种种罪行。后发布檄文,痛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宣布起义宗旨,率众打败清军的进攻。八至九月(9—10月)间,义军分路出动,北攻铜梁、安岳,南攻永川、江津,东攻重庆,西攻内江,焚毁教堂,没收教民财产,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多达万人,其势力达到大足县周围百里。不久清政府派兵镇压,余栋臣弃龙水镇,率众退入西山。余栋臣在四川布政使王之春“剿抚兼施”的策略进攻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初投降清军,起义失败。

余栋臣起义

清光绪年间余栋臣领导的四川大足人民反洋教武装起义。1890年8月大足起义失败后,1898年春,余栋臣在龙水镇再度起义,义军攻打教堂,抗击清兵,势力迅速扩大,影响远近30州县。布政使王之春率清大军镇压,1899年1月余降清,起义失败。

余栋臣起义

清光绪年间的反洋教起义。光绪十六年 (1890年) 六月二十三日,大足人余栋臣(1851年~1912年) 在大足龙水镇发动起义,焚烧教堂,发布檄文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传教士的“无法无天”,号召人民驱逐传教士。但遭到清政府镇压,余栋臣避于大足边境的西山坚持斗争。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二月,余栋臣被捕,入荣昌县监狱,后被营救出狱,回大足招募兵卒,铸造武器,在龙水镇再度起义。夏,余栋臣派义军到荣昌河包场捕捉法国教士华芳济,当众宣布其罪行。秋,起义军击溃清军,发展至1万人。他们北攻铜梁、安岳,南攻永川、江津,东攻重庆,西攻内江,所过之处,打毁教堂,没收教民财产,远近30余州县民众纷起响应。冬,清政府派兵镇压,起义遭挫败。十二月,余栋臣赴清营请降,起义至此失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