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侍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侍读官名。唐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掌讲读经史。《旧唐书·职官志二》: “集贤殿书院: ……侍讲学士,〔开元初,褚无量、马怀素侍讲禁中,名为侍读。其后康子元为侍讲学士〕。”《明史·职官志二》: “翰林院: 学士1人,〔正五品〕;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2人,〔并从五品〕;侍读、侍讲各2人,〔并正六品〕 ……侍读、侍讲掌讲读经史。” 侍读古代宫廷教官。始于唐代集贤殿书院之置,备皇帝“质史籍疑义”。太宗时,于晋王府设有侍读官,及为太子亦置,“掌讲导经学”。其后或置或废。开成元年 (836),改诸王侍读为诸王讲读,大中初复旧名 以后历代沿设。《能改备漫录》 卷二载: “侍读之始,本唐明皇开元三年七月敕,每读史籍中有阙,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马怀素、褚无量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 但还可上溯,以为侍读之名,“自梁朝已有之矣”。因《南史》载: “宜都王鉴初出阁时,陶弘景为侍读”。侍读之教职始设于何时,一般以唐代为确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